過分驕縱孩子會釀下苦果
如某十歲女孩,獨生女,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優良,可是任性、要強、自私、嫉妒、好發脾氣卻十分嚴重。菜不好吃,責怪大人;父母吃了她愛吃的點心,就大聲怪叫;每天起床,幾乎總要找點事情,發一頓脾氣。某天放學后,母親陪她上街,因為錯買了她要的餅干,她就坐在家門口階梯上不走,奶奶和鄰居好言相勸也不睬,父親專為她重買來餅干仍不解氣。上樓后還獨自關在房里哭鬧漫罵一兩個小時才逐漸平靜下來。
又如某八歲男孩,學習成績優良,被評為三好學生平時父母一味遷就,百依百順,他只能聽好話,不能受批評。去年放暑假,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看電視,不做暑期作業,為此被母親責罵了幾句。母親上班后,他照樣看電視,然后收拾衣物,想離家出走。后被婆婆阻攔,這男孩居然用繩子套在門框上企圖自殺。婆婆生氣打了他,他就破口大罵:"你抽我家香煙,用我家錢蓋大房,姓劉(母姓)的都不是好人,永遠不要進我家門。"他還不斷地在床上折騰,摸電插頭尋死,并企圖用毛巾被捂死才出生二十天的小表弟。婆婆初次來作客,聽外孫這一番無理漫罵,十分傷心。當天,父親責令他向婆婆道歉時,他不但不理睬,還把母親的衣物扔滿地。
按現代的健康概念,不只是指身體健康,而應該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健全狀態才稱之為健康。上述兩個獨生子女占有欲強,為所欲為,無理取鬧,動輒不是歇斯底里發作,便是要死要活。應當說,他們的心理發育是不健全的。進一步而言,這種心理發育的異常與家庭的教育有極為密切的關系。
蘇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嬌縱的愛是最可悲的,它是一種本能的缺乏理智的愛。父母對孩子像對偶像似的百般寵愛,這不僅必然給自己帶來苦惱,而且使孩子的心靈受到腐蝕,任性和虐待的種子就這樣從小播下。"他同時還指出:"贖買式的愛也是一種缺乏明智的父母之愛。許多父母以為可以用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要來衡量父母的愛,其實這種愛同樣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而帶來的都是精神上的空虛和思想上的貧乏。"
如今獨生子女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百般照管和滿足孩子的吃穿,注意智力開發,認為這是把心里最美好的東西──愛奉獻給孩子。但是應該明確一點,如蘇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愛必須是明智的愛;對孩子既要熱情關懷,又要有嚴格而合理的要求,注意掌握分寸,切勿因為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溺愛無度,而扭曲了孩子的心靈,損壞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老師,有的老師如果不合格可以更換,可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不能撤換的任期最長的老師。為了獨生子女的身心健康,為了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請各位家長按照兒童心理衛生的原則,配合學校與社會教育,更好地肩負起全面教育獨生子女的重任。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