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導寶寶的“壞行為”
隨著孩子的長大出現了很多在家長眼中的“壞行為”。比如:吃手認生等等。寶寶的壞習慣真的壞嗎?其實寶寶的這些舉動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寶寶怕生
寶寶怕生很正常很多家長發現寶寶6個月以前誰抱都高興,可是六個月以后卻越來越怕生。家里來了客人或換個環境就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這讓爸爸媽媽很是尷尬:“怎么寶寶越大越沒出息了呢?”事實上,“怕生”是一種成長現象。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已經開始會區分親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寶寶在腦子里檢索不到眼前這個陌生人的形象,就會感到不安:“這個家伙是誰?”
正確的做法:一開始,讓陌生人和寶寶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寶寶受到驚嚇,然后讓寶寶逐漸去適應。
咬東西
讓寶寶盡情地咬1歲以內的嬰兒都喜歡把能夠抓到的東西放到嘴里“嘗嘗”,大人覺得很不衛生,通常都要把東西從寶寶嘴邊拿掉,甚至還會喝斥“不許吃,臟”!其實錯的是大人,而不是寶寶。12個月以前,寶寶感知世界的開始就是他們的小嘴,大人千萬不要強行阻止。
正確做法:找一些干凈、柔軟、安全的東西讓寶寶盡情地咬,適當給點磨牙餅,寶寶會很開心的!
愛搬東西
“樂此不疲”搬運工寶寶長到一歲多時,可以滿地亂爬亂走,不少爸爸媽媽開始頭疼了:小家伙特喜歡搬東西,只要能拖得動的東西,就會從這頭搬到那頭,又從那頭搬到這頭,忙得滿頭大汗卻樂此不疲。其實,爸爸媽媽完全不必為此煩惱,當寶寶發現許多東西會因他的努力而發生改變時,就會很有成就感。
正確的做法:要多鼓勵寶寶,在他能夠得著的地方放些容易搬運但不會讓孩子受傷的東西。
小提示: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寶寶的一些行為并試圖去阻止和改掉,正確引導就好。
相關文章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