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拒絕嬌慣的理性媽媽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嬌慣孩子不是好行為,可是因為太愛孩子了,有時家長總是忍不住會嬌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時也是耐不過孩子 的央求也會答應孩子。其實這種嬌慣孩子的做法非常危險,這會讓孩子沒有渴望感,不會對容易到手的東西有珍惜感。所以,好媽媽不要養(yǎng)成嬌慣孩子的壞習 慣。
·家教案例
林永的爸爸出國進修,長時間不在家,媽媽覺得不能讓林永受一點委屈,就對他百般嬌慣,只要孩子要求,她都不會拒絕。媽媽的嬌慣,使林永變得我行我素。
他經常在外面惹是生非,不是和同學打架,就是毀壞別人的東西。有人上門對林永的媽媽抱怨,媽媽卻不把別人的損失放在眼里,不但不批評孩子的過錯,還說別人的不是。林永在媽媽的嬌慣下,變得為所欲為,他知道有了問題媽媽總會幫他解決的。
這天上課時,他突然被警察帶走了,原來他參與了一起搶劫案。媽媽非常后悔自己以前對兒子的嬌慣放縱。
·專家解析
“慣子如殺子”,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訓。媽媽溺愛孩子,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價值觀的確立及將來在社會上的發(fā)展,都產生很壞的影響。每位媽媽都愛孩子, 但是應該理智地愛孩子。應寬容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縱容、毫無原則地嬌慣孩子,這樣只會使孩子變得自私、任性、驕橫,這是 在害孩子。在媽媽的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差,學習中遇到困難也只會退縮,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步入社會后,由于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難以適應社 會的發(fā)展。
孩子缺乏愛他人的情感體驗,也是媽媽溺愛孩子產生的后果。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整天被媽媽的愛包圍,只會坦然地接 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的愛,媽媽的愛不僅要博大無私,更要理智和冷靜。媽媽要理性地愛孩子,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成為適應社 會發(fā)展的人。
建議一 嬌孩子,但不要慣孩子
“嬌”孩子和“慣”孩子不同。“嬌”主要是指媽媽疼愛孩子,被媽媽“嬌”的孩子,不一定嬌氣。“慣”則不同,主要是指媽媽放縱孩子,缺少必要的嚴厲,“慣”出來的孩子多數嬌氣且驕橫。因此,媽媽應該把握好度,對孩子嬌而不慣,寬嚴有度。
媽媽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自己做事的機會。當孩子有困難時,不要急于幫忙,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和信心。這樣的媽媽,才是理性愛孩子的媽媽。
建議二 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嚴師出高徒”,在家庭教育中也是適用的。媽媽不應該盲目地愛孩子,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這才是理智地教育孩子的方式。
此外,媽媽要給孩子立規(guī)矩,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比如,給孩子規(guī)定嚴格的睡覺、起床時間,從小事入手,理智地愛孩子。
建議三 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不少愛孩子的媽媽,常在生活中忽略孩子的錯誤,對孩子的錯誤熟視無睹或是不以為然,這樣會讓孩子的是非意識出現差錯,以為自己的行為都是正確的。
媽媽愛孩子,但是不能淡化孩子的錯誤。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要及時地為孩子指出來,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