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私多是由父母灌輸的
孩子的很多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是跟家長學來的。我們常常會說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和缺點,可是有沒有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有什么問題沒有?當批評孩子有自私的壞習慣時,有沒有想想自己有沒有灌輸給孩子自私的壞毛病呢?孩子自私家長也有責任。
我們家長總喜歡在孩子之間做好與壞的評判,一是和別人的孩子比,主要比學習成績;二是看孩子是否達到自己的要求,或者其為人處世的方式是否與自己一致。
其實,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天性是不好的。正如著名母親教育專家王東華先生所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有我們做父母為人處世的影響和言傳身教打下的烙印。
兒子小的時候,在評價他的好與壞的問題上,我曾和他的父親發生過一次激烈的爭吵。
那時,小縣城還沒有賣熟食的地方,平時我們都是自己蒸饅頭吃。因為嫌蒸一次太麻煩,我就一次性蒸了很多,準備留著下一頓再吃。可等到下一頓吃饅頭的時候,我卻發現饅頭沒有了。塬來是兒子拿去送給了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
一次、兩次,我都沒有責怪兒子,我覺得他之所以送饅頭給小朋友們,肯定是他和小朋友之間有一種互相給予的樂趣。
他的父親卻因為這么一點兒小事狠狠地訓了兒子:“真是個壞孩子!真是個壞孩子!”一聽這話,我急了,大聲喊道:“你住嘴!這個問題沒有那么嚴重。難道送了幾個饅頭就能證明兒子是個壞孩子?”
事后,我才明白,其實兒子的父親說的“壞孩子”,也只是一個口頭禪,并不是對孩子品格的定論。但是,這種評價無疑會對孩子的是非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當一個孩子贈予另一個孩子東西時,我們做家長的是肯定和贊賞,還是大加訓斥和責難?我們會不會想到,孩子把他所喜歡的給了自 己的朋友,那是一顆童心對另一顆童心的奉獻,是一顆純真美好的愛心所構成的整個愛的世界。那種分量的愛,是無法用成人的世俗價值觀來衡量的。
當孩子們把愛別人、幫助別人的過程領悟為被愛時,我們家長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這種愛別人也被別人所愛的行為,而不應該以自己的喜惡和是非觀來評判孩子間 的那份純潔和美好的情感,更不能對他們進行大聲地訓斥和強烈地反對。當我們教育孩子學會比較價值,學會區別自己的東西和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的時候,我們 已經在強迫孩子告別童心了。
與其說我們在教育孩子,不如說我們在不斷地污染著孩子純真的心靈。當這種污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我們又回過頭來說孩子自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面對不斷成長的孩子,我們有必要拍著胸膛問問自己,孩子的自私有多少是我們親自灌輸給他的?
孩子自私,多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吧,可能這個自私正是你灌輸給孩子的呢。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