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公平對待孩子爭寵
在歡樂家庭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大家都很想的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其實父母那個都疼,那個都愛。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呢?
愛爭寵的原因
8個月大寶寶能體會到愛和滿足。1歲半左右寶寶慢慢有了憤怒、恐懼、不安等情緒,并渴求愛,發展出嫉妒的情緒,恐懼、憤怒和對親情的渴望。
1.對親情的渴望
像小可一樣的寶寶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這是我的爸爸媽媽,不管是誰都不可以搶走!”。父母最好是抱了別的小孩后,就趕緊再來抱小可,或是先抱抱小可后,再去抱抱別人的小孩,讓小可感覺別的小孩并不會分走爸爸媽媽的愛。
2.老大情結(恐懼)
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后,難免將注意力放在照顧老二,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關愛。有時老大會害怕自己將要失去父母的愛了,老大的嫉妒心便產生,有時會去攻擊幼小弟妹,或是把自己的行為退化,去模仿弟弟妹妹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愛眼神。
3.憤怒
看不慣小寶寶比自己好,或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大寶寶正在學習規矩而犯錯要承擔,小寶寶犯錯沒關系;大寶寶要讓小寶寶,有時會引起大寶寶心理不平衡。
若沒有把幼兒的負面情緒導向正面,往后可能會有以下4種情況:
缺乏同情和分享能力,影響人際關系。
自尊心和虛榮心日漸高漲。
易有強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胸,處于競爭與比較的心態學習成長。
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周遭事物的關心。
3歲的丁丁對每個人都很大方,但總是在媽媽忙妹妹的事情時要求媽媽抱他,在一旁大哭大叫,有時還會咬自己,或是故意搗蛋,或是做一些危險舉動。
怎樣處理“老大情結”的爭寵情形
丁丁就是恐懼父母把注意力跟時間都放在小寶寶身上,自己會失去父母的愛。面對“老大情結”,若置之不理可能會加重老大的負面情緒,其實寶寶只要得到大人的關愛就能改善。
1.懷孕時拉著大寶寶的手摸摸媽媽的肚子,先告訴大寶寶:“你將要有弟弟妹妹了!你要長大當一個大哥哥大姐姐了。弟弟妹妹出生后,因為還小所以很需要我們多多照顧他,以后你就要幫忙媽媽一起來照顧弟弟妹妹!肚子里的寶寶也會很希望有你這個愛他的大哥哥大姐姐!”讓大寶寶先有心理準備要面對即將來的變化。
2.親朋好友探視小寶寶時,可能會帶一些禮物給媽媽和新生兒,大寶寶有些會因為沒有得到禮物而感到被忽略,有失落感。這時媽媽別忘了跟大寶寶說明以前他也有很多禮物,或是另外準備一份禮物給大寶寶。
3.忙于照顧小寶寶時,很容易忽略大寶寶的需求,可以請大寶寶也一起來照顧弟弟妹妹,例如:幫忙拿或丟尿片等簡單容易的小工作,做完之后馬上贊美他是個得力的小幫手,體驗長大的感覺可抒解跟小寶寶競爭的感覺。
4.如果大寶寶忌妒情形較嚴重,每天給大寶寶一個固定的專屬時間,“媽媽之前花很多時間照顧小寶寶,現在這十分鐘完全是你的,你想要做什么事,媽媽跟你一起做。”讓他知道媽媽平時很忙,自己還是有特別的時間,可享受爸爸媽媽的愛。
5.大寶寶正因忌妒而吵鬧時,千萬不可以說:“你已經長大了,這樣很丟臉哦!”或是大寶寶反映媽媽都沒空陪我玩時,千萬不要急著反駁,這樣會讓寶寶感到難過,覺得自己不被喜歡,心中負面情緒會更強烈。改成“媽媽現在一定要先照顧小寶寶。暫時不能陪你,看你要不要跟媽媽一起照顧小寶寶還是自己在旁邊先玩一下?”等手邊事情忙完后就要趕緊先去抱一抱大寶寶。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