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分溺愛會讓孩子無能
你會溺愛自己的孩子嗎?從小一直被溺愛的孩子長大后會變得獨立性不強,容易事事依賴父母,因為父母給孩子做得太多。導致孩子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這樣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又如何能適應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呢?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心態決定成敗。
有 個故事是講廚師讓小和尚去打油,說千萬不要灑了,小和尚手哆嗦,灑了。廚師大怒:告訴別灑,還灑了!老和尚告訴小和尚,你再去,一邊看看外面的風光有多 好。小孩子說我不是打油的料,盯著還灑一半,看風光還不灑光了?老和尚說灑光也沒事,主要看看外面有什么就行了。小和尚拿著油,開始看風光,春光真美,低 頭一看手里油一滴沒灑,廚師盯著孩子的油,油灑了一半,老和尚關注孩子見識,手里油一點沒灑,心態決定勝敗。路還是那條路,小和尚還是那個小和尚,心態不 同,結果完全不同。
今天的爸爸媽媽心態壞到了極點,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一考試就說,好好考,考不好回來我揍你。孩子一考試就緊張,有個孩子說過去考試后是單打,現在是 男女混合雙打,媽媽說你給咱們家多考一分,給咱們省下三到五萬塊錢。自從我上學后,父親就變成了掙錢機器,我就變成了掙分的機器,我們家沒了快樂,變成戰 場。有的孩子因為成績排名在后而跳樓,重點學校很多時候發生這種現象,我們在乎的是孩子的結果,忽視孩子的過程,結果往往都不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煉、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有的家長是“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后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墻。
如果你想真的對孩子好,那就別再對孩子溺愛了。溺愛只會讓孩子成為生活上的弱者!
孩子的起步培養:小小獎狀勝于百元大鈔
對于孩子的教育,要講究方法,一步走錯,步步錯,就會很容易導致孩子走向極端。現在很多家長喜歡用錢來“獎勵”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起步培養倡導“小小獎狀勝于百元大鈔”。
當前,父母們鼓勵孩子往往拿出百元大鈔,"來,拿著,獎勵你今年數學考了90分,明年繼續努力。"殊不知,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么?
近些年,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兒童教育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而怎樣教育孩子才更科學,這不僅關乎教育體制乃至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更牽動著萬 千家長的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到底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采取怎樣的教育方式?這也著實是讓家長們頭疼的事情。
伴隨新獨生一代普遍出現的"小皇帝""小公主"現象,以及去年備受爭議的"虎媽""狼爸"的棍棒式教育等,都讓我們看到許多父母在子女教育方法上的不成熟。兒童心理研究專家表示,激勵是讓孩子產生良性自我認知的最好方式,當孩子的行為做"對"了,及時的表揚可以促使孩子把這些行為固定下來,形成良性循環。由國內知名教育專家、賞識教育倡導者周弘等教育學研究者所倡導的賞識教育是現在主流的教育方式之一,也受到了不少家長的認可。
如何正確地進行"賞識教育"呢?許多家長并不一定做得正確。他們往往容易注重物質鼓勵,而忽視精神鼓勵的重要性,這種現象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表現得更為嚴 重,動不動就將百元大鈔奉上。其實,賞識的形式單一,容易讓孩子缺乏新鮮感,產生厭倦情緒,賞識形式多樣性能更好地發揮"賞識教育"的效果。
教育專家表示,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是必要的,但應注意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理想的育兒教育其實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步驟即 "育兒ABC法則":
A步驟制止"消極行為",B步驟激勵"積極行為",C步驟密切你與子女的關系,三步驟既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互為補充,家長們可以嘗試階段性地操作執行。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