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溺愛是孩子人格“殺手”
溺愛是父母對孩子一種過分滿足過分保護的愛,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反正在孩子心里,想要什么就跟父母說就會有了,把一切帶給自己的。孩子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可真是讓人擔憂啊。
你對孩子有溺愛傾向嗎?
一個小男孩,七八歲了,上小學二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想吃香蕉,吵著讓正在廚房里煮飯的奶奶為他拿香蕉并剝皮,老人家正忙得脫不開身,就說你自己拿吧。這時小男孩就大吵大叫,自己動手剝皮吃香蕉后故意將皮丟了一地,還感到很委屈…… 好父母謹防10種危險溺愛方式>>
這是一個典型的嬌慣溺愛的例子。吃香蕉自己拿自己剝皮,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并不難,為什么卻要別人代勞呢?吃香蕉剝皮的責任是誰的呢?可見這家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溺愛會有什么后果呢?
這是一個心理治療例子。“媽媽,讓我安樂死吧!”晚上,巴南區18歲的高中生小偉給母親發去短信。小偉和蒙蒙是某重點中學高二學生,兩人均成績優異。小偉性格內向,與蒙蒙交往不久,即遭到老師、雙方家長極力反對?蓛蓚孩子半年后竟開始同居,成績一落千丈。因鬧別扭,今年元旦蒙蒙向小偉提出分手。小偉深受打擊,大年三十晚上,小偉在奶奶家吃完團圓飯,獨自提前回家。他給同學打完最后一個電話,在臥室割腕自殺。感覺不對的同學及時趕到,將小偉送到醫院。小偉在給母親的遺書上說:“半月來,我每到晚上就一個人躲著哭泣……沒有她的世界,我活不下去……”
兩周后,小偉再次割腕自殺。為留住兒子的性命,王女士上門哀求蒙蒙和她母親幫忙。王女士拿出一封蒙蒙寫給小偉的信,信中用很大篇幅記錄的竟是兩個孩子因為一個昵稱而吵架的事。
這是溺愛的后果,讓孩子沒有獨立的人格,不能承受任何一種壓力。
其實,如果我們按照之前講的,從小讓孩子分擔責任,就不會有溺愛存在。而事實上,在中國,隔代教育如此普遍,或者年輕的父母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加上中國傳統的文化影響,溺愛之風無所不在。
溺愛的本質是把孩子當寵物
溺愛的本質是什么?就是父母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來尊重和理解,而是當成自己的一個心愛的寵物。疼愛的時候百依百順,刻意縱容,讓孩子對生活失去了自己的理解,以為生活就是恣意妄為。一般來說,溺愛的父母并不明白孩子在生活中是什么樣的位置,以為是神,是心肝,是自己能付出所有的那個人。父母化解了孩子生活中所有的壓力,孩子感受不到壓力,那么他自己就想制造一種“假想的壓力”。
比如說,有的孩子肚子餓了,故意不吃飯,父母就追著他,到處求他吃,他獲得一種“變態的快樂”,這是他故意制造的生活壓力。溺愛的孩子一般脾氣比較怪,會用匪夷所思的做法來刁難別人,小霸王、小怪物、小人精,無所顧忌,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曾經有一個18歲的孩子因為跟媽媽發生口角,拿刀子把媽媽捅了,媽媽這才知道溺愛的后果。
很多孩子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下長大,到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受溺愛的心態改正過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責任還給孩子,把壓力交給孩子處理。比如說孩子看上一個玩具,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有錢就隨手買下,你必須讓他明白幾件事:第一,買下這個玩具,相當于媽媽要上幾天班的工資;第二,為什么要買給你?孩子必須拿出一定的理由,哪怕是一個口頭的承諾。這樣的話,他不但會珍惜這個東西,而且明白生活的責任和壓力所在。溺愛的孩子很容易用撒潑來要挾,這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勇氣和耐心來糾正。一味的答應不是愛,而是扼殺他人格的兇手。愛是需要智慧的,需要謀略的,需要勇氣的,甚至需要孩子承受一些委屈和磨難。
如果現在你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在溺愛下長大的小霸王,你和他的斗智斗勇就開始了,目的是要他學會承擔責任,這就是愛,可能會有一些痛。如果你的孩子剛剛出生,一定要記住,不要溺愛,溺愛不是愛。
想想生活中你有沒有溺愛孩子的現象,如果有的話,趕緊改正吧,溺愛并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