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四個壞習慣一定要改
對于現代的孩子,為人父母的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覺得孩子還小,慢慢教。但是一旦習慣養成后,再讓孩子的壞習慣改掉,那可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小孩子還不是很懂事,總是按著自己的想法做事,所以會在不經意間養成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可能很小,很容易被爸爸媽媽忽視,就算父母發現了,也常常會覺得孩子還小而總是遷就他們。但是,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可就很難修改了,如果爸爸媽媽不幫他們改正,這些壞習慣有可能伴隨孩子一生。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多留意一下孩子的生活,來看看日常中常犯的四大壞習慣,您家寶寶有嗎?
孩子常犯壞習慣一:打斷你講話
童童在幼兒園里得到老師表揚了,回到家里就飛快地跑到媽媽面前:“媽媽,媽媽,老師今天表揚我了!”媽媽正在接一個重要的電話,馬上把手指放在嘴邊做出“噓”的動作,暗示童童不要吵了。童童一看媽媽沒有像之前一樣高興地表揚她,生氣地搶過電話,狠狠地把它掛斷了……
小編點評:有時候孩子遇到好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么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感覺他是擁有特權去取得別人的注意,而且如果爸爸媽媽實在有事沒有理會他了,就像童童一樣,會生氣地想盡辦法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解決方法: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可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了。改正孩子這個壞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知道,如果隨意打斷爸爸媽媽的講話,他的目的會很難達到。在孩子跑過來纏著爸爸媽媽講話時,爸爸媽媽先不要太過積極地回應他,在旁邊找一個地方讓他保持安靜,或者給他安排其他活動,等自己結束講話的時候才允許他開口,再慢慢地教導他,告訴他:“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能隨便打斷,這樣是不禮貌的行為,老師會批評你的!”這樣次數多了,孩子就算再興奮,也會約束好自己,耐心地等爸爸媽媽講完話了。
孩子常犯壞習慣二:裝作沒有聽到你說話
童童一回家就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媽媽正忙著做晚飯,這時候門鈴突然響了,媽媽停不下手里的家務活,對童童說:“童童,媽媽手臟,你幫媽媽開一下門吧!”過了一會兒,門鈴還在響,童童像是沒有聽到媽媽的話一樣,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地看動畫片……
小編點評:爸爸媽媽總是希望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行動,并且不斷地給孩子重復或提醒孩子要這樣做不能那樣做……但是,爸爸媽媽的“啰嗦”時間久了,會讓孩子產生厭煩的感覺,甚至不留心爸爸媽媽所說的話,假裝沒有聽見等等。孩子的這種壞習慣長期不改正,他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更不會尊重別人了。
解決方法:孩子慢慢上大,爸爸媽媽要盡量給他一點空間,不要什么事都看著他指導他去做,減少孩子對父母命令的厭煩感。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用心地指引他,不要遠距離跟孩子說話,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說清楚你的要求,讓孩子沒有機會耍小花招。而且日常跟孩子聊天的時候,要教育他:“當爸爸媽媽跟你說話的時候,要看著爸爸媽媽,而且要回答,這樣做才是好孩子的表現哦!”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