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過度不會讓孩子學習更努力
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者怎么樣時,父母總是一味的批評孩子,其實你知道嗎?這樣的批評,不會事孩子上進的!
總拿自己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動不動就“批”孩子一頓,其實這是家長們最“笨”的做法。但曾經或正在這樣做的家長確實大有人在。3月24日、25日,國內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被譽為“中國親子關系第一人”的董進宇博士再次蒞臨鄭州,在河南人民會堂為鄭州回中、省實驗小學的數千名學生家長上了生動的一課。
比較不能有效激勵孩子
“曾經拿自己孩子與比其他優秀孩子相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學習,做過這種事兒的家長請舉手!”
報告會一開始,董博士就用一個現場小調查與家長進行互動。對于這個問題,現場幾乎所有的學生家長都舉手回應。
“比較之后,孩子發奮學習了嗎?”董博士又問。
“沒有!”幾乎異口同聲。
董博士為家長分析說,人和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你拿自己孩子與人家比,孩子真實的感受是:他優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媽媽愛他不愛我。這就是讓孩子自卑、恐懼的原因。家長不明白這個原理,不斷地拿孩子跟人家比,然后孩子并沒有被激勵起來,我們卻認為孩子錯了。
“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激勵起來,你應該堅定說:在媽媽眼中,你就是最好的!這次沒考好沒關系,下次你一定能做好!孩子會在這種愛和激勵中產生動力。”
批評也不會讓孩子更努力
“假如我們把教育孩子比成一個生產線,家庭教育則是第一道工序,學校是第二道工序,家長必須把自己這道工序完成。如果家長沒有做好,希望學校做好是不現實的。”
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后來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在不同能力的父母的教導下,差異逐漸加大。
據調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從來沒有系統學習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全憑自己的習慣和經驗來教育孩子,豈不知這些所謂的“習慣和經驗”早已過時,它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指導性。
作為新時期的學生家長,補讀“父母學”這缺失的一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