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式教育帶來十大副作用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打罵式的教育是很多家長采取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這不是科學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不當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如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歸納了打罵孩子可能會帶來的10個副作用。
1、打孩子會損害其認知發(fā)展
在納什維爾,范德比爾特大學兒童醫(yī)院的兒科醫(yī)生莎麗?巴爾金進行了一個為期兩年的研究,對二到九歲的孩子進行了認知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被打過的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要低于沒有被打過的孩子。
2、打孩子會使孩子認為打人是正確的,打人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解決沖突的方式
假如比利打了他的小妹妹,我們先是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緊接著就因為他打妹妹這事又打了他,這完全是一種不能自圓其說的虛偽做法。這樣的話,就會讓比利認為有理由使用武力解決沖突,而這種想法只會造成更多的打斗。
3、疼痛的體驗并不能提高孩子的道德觀
雖然被打時的疼痛或者驚嚇可能在當時讓孩子停止不良行為,但長期而言,這種做法并不能起到任何正面作用。挨打只能使孩子害怕被打,并不能幫助他們在內(nèi)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建立自己的正誤觀來防止未來犯下同樣的錯誤。在孩子由于從餅干桶里偷拿餅干而被打后,學到的可能并不是不能偷拿東西,而是盡量避免被發(fā)現(xiàn)。
4、打孩子無法教會孩子尊重父母,只會讓孩子懼怕父母
只有在建立了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孩子才會有良好的表現(xiàn)。而打孩子這種行為明顯和這個目標背道而馳。只有在不懼怕的前提下,孩子才可能尊重父母。
5、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是通過她所察覺到的別人對她的看法,開始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意識的。在孩子發(fā)展自我概念的時期,父母是孩子世界中最為重要的人。挨父母打的孩子會很自然地猜想,世界上原本應該最愛他們的人也不一定會愛他們,這就會阻礙孩子自尊心的健康發(fā)展。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diào)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diào)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jīng)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