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6類孩子千萬打不得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面,總是喜歡打孩子,專家說,雖然當今的社會沒有一種公認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是能不打孩子就不打孩子,因為如果過分的打孩子,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打孩子行為側面反映父母修養高低
教育孩子并沒有公認的一定之規,這要看家庭傳承的文化與習慣,當下的社會風氣,父母自身的修養,孩子的個性與家庭親密度等等。從統計學來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經濟狀況不良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說理,手就自動來幫忙。父母文化高、經濟狀況好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和教育的程度卻要高得多。他們父母的智商一般都比較高,能想出很多有效的辦法來制服淘氣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打其實提示一種關系的親密性,中國歷來有“打是愛”之說。
親情融洽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反而隨意一些,有時也會有敲敲打打或批評得過火,孩子不會計較,也明白父母的用心。親情不融洽的家庭,敲打孩子或批評過火可能引發逆反,得不償失。嚴重時,甚至產生家庭內的敵意,父母與子女形同陌路。能不能打孩子,要看你和孩子關系鐵不鐵,常識中“親媽打得,后娘打不得”就是這個道理。
打孩子從小挫傷孩子自尊
在我的臨床咨詢中,的確有不少的成人把一生的不快、不幸福歸結于父母的粗暴態度,使他從小就沒有尊嚴與自信心,這樣的事要兩說。許多人成年后不愿意接受現實,以為如果小時候父母不如何如何,自己現在就會怎樣。其實,這是一種對責任的逃避。持這種想法的人,甘愿扮演一個社會的弱者,沉浸在對過去事物的抱怨中,以“我無能為力”來放棄他該有的努力。
家庭暴力摧殘寶寶未來
另一種情況就是家庭暴力,父母有性格的問題,或酗酒,或婚姻危機,或社會失意,拿孩子當出氣筒。這種打一般比較兇,有皮膚的損傷,嚴重時可能還會有軀體器官的損傷。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的身心都會遺留很大的創傷,使孩子的靈魂扭曲,成年后兩極分化,要不怯弱膽小,要不就胡作非為。西方社會非常重視父母對孩子的虐待行為,其中包括性虐待,軀體虐待(體罰、忽視),精神虐待(罵、指責、冷漠)。專門有個兒童權益保障委員會來督促父母行使好監護權,如有證實的虐待行為,可能會取消父母對子女的監護資格。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