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的四大原則 “量刑”要適當
我們該如何懲罰孩子呢?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會犯下很多的錯誤,作為家長或者老師我們要教育好孩子,如果孩子犯錯,我們可以給予適當的懲罰。那么你會怎么懲罰孩子呢?懲罰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懲罰孩子的原則。
“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轉化,一旦懲罰過重,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可是,懲罰得太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所以懲罰一定要適當。有個孩子喜歡拿著羽毛球拍敲打別的物品,搞得球拍很容易壞。爸爸告訴他:“半年以內不會給你買新球拍,希望你愛惜這個球拍!”半年后,球拍壞了,爸爸硬是沒有給他買球拍。還有個孩子,上課的時候喜歡擺弄手機,老師把情況反映給家長。家長剝奪了他三個月的手機使用權。三個月過去后,家長把手機還給孩子,并告訴他:“如果還犯規,將剝奪半年的手機使用權。”懲罰必須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所以要避免態度粗暴、生硬、諷刺、挖苦,更不能惡語中傷或體罰孩子。
懲罰要高明:
孩子做錯事,有的時候是沒能辨別事情的對和錯,所以懲罰孩子具有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品行的作用。高明的懲罰,不是簡單地讓孩子罰站、罰抄、取消當月零花錢、幫父母做家務等,而是對孩子的成長帶有更大的促進作用。比如,孩子犯了錯誤,我們懲罰孩子背唐詩、為家里做一件好事、孝順一次爺爺奶奶、寫一篇作文,以此激發孩子向善、向美、向上的心理。
懲罰要及時: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的效果部分是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效果越好。但是,如果當時情況不適合懲罰孩子,比如有客人、父母有急事、孩子生病等,父母就要暫時放一放。此外,懲罰一定要兌現。一旦家長說了不做,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雷聲大雨點小”,孩子的負罪心理也會隨著父母的不重視而消失殆盡,收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被罰:
我們懲罰孩子,是根據錯誤的性質或所犯事情的大小選擇懲罰方法,目的是讓孩子不再犯錯誤。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有效的時間較短,不能持久。很多時候,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卻沒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還有再犯的可能。
我們該如何懲罰孩子呢?有哪些高明的方法呢?以上為家長們介紹了懲罰孩子的原則。如果自家的孩子犯了錯,大家可以來嘗試一下以上談到的方法,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哦。
-
對于體罰孩子的幾點看法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越來越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也是非常的厲害了,而且對孩子的體罰行為也是非常抵觸的,認為這也是封建的
-
怎樣教育孩子比較好 教育孩子最重要做個好人說到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棒,但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做個好人非常重要,否則再聰明、再棒都
-
父母該不該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的注意事項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調皮的一面,只是程度輕重而已,因此面對特別調皮或者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采用“暴力”來教育,但也有父母
-
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幾種有益孩子成長的懲罰方式是什么呢?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打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打孩子時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先不說
-
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打孩子注意要避開這些部位嗎?我們經常聽見一些家長教育孩子動不動就說回家非打你一頓不可,在中國自古以來就信奉“不打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