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對媽媽的依賴是分階段的
上班族媽媽都有個傷腦筋的問題:當寶寶第一次和媽媽分離時,通常都會哭鬧。媽媽們普遍擔憂的是,強行讓寶寶接受這種分離,自己心里難受不說,寶寶更是不安。有的媽媽在上班前偷偷溜掉,可又覺得不太好,怕這樣做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不同年齡段依戀特性不同
專家指出,寶寶在不同年齡段對媽媽的依戀特性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
寶寶3個月齡前,對媽媽的依戀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餓了,需要喂奶;尿了,需要換尿片;困了,需要拍一拍,哄一哄,在具有安全感與舒適度的撫觸中進入夢鄉。
寶寶通過跟媽媽長期的身體接觸,靠聲音、氣味、身影等記住了媽媽的形象,并把這一形象與獲得生理需求畫上了等號。所以,當他們一聽到媽媽的腳步聲或呼喚聲,就會感到快樂,因為這些信息意味著他們的需求將得到滿足。
當媽媽去上班了,新的看護人無法激發出寶寶的這種快樂,寶寶就變得很難“伺候”。
在寶寶3-6個月齡時,除了生理上的依戀,對媽媽還有心理與社會性需求,他們需要和媽媽一起玩,一起互動交流。寂寞了,他們一定會哭,這樣可以把媽媽叫到身邊。這個階段是寶寶和媽媽依賴關系的重要建立時期,對媽媽的依戀性會更強。
6-12月齡階段,寶寶除了媽媽以外,也愿意接受其他的大人,喜歡與大人交往,即使陌生的大人來逗他們玩,他們有時也會欣然接受。這個階段只要家里其他大人能夠了解寶寶的的生活習性,解決他們的需求,同時能很好地陪他們玩耍,他們可以讓媽媽離開一會兒,甚至整天不在。
但在寶寶2歲前后,個性越來越獨立了,經常對陌生的人保持警覺。他們會明確地表示自己對各位大人的喜好,并經常堅持己見,所以,這個階段讓寶寶離開媽媽,往往是很困難的,可能怎么哄都沒有用,而且會傷心很久。
讓新的看護人提前“上崗”
媽媽如果了解了寶寶在不同階段的依賴特征,就能夠理解您的寶寶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解決寶寶的這種“黏人”呢?一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媽媽要提前做好換人準備,避免臨時換人。在決定上班前,讓接替“崗位”的看護人提前到崗,與他們一起照顧寶寶,逐步讓他們多跟寶寶接觸,而自己逐步退出,這樣就順利交接了。
專家建議,孩子滿月后,就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跟除了媽媽以外的家里其他人多接觸,而其他人也要對寶寶格外關心和愛護,這樣寶寶的注意力就不會總集中在媽媽身上了。
對于喜歡黏媽媽的寶寶,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學會等待。比如寶寶要喝奶了,媽媽可以對寶寶說:“等1分鐘,媽媽馬上給你取來。”寶寶開始不知道“1分鐘”的概念,所以媽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奶取來,反復幾次后,寶寶就會意識到“1分鐘”很短,媽媽離開后馬上就會回來的。
在強調“等待”的同時,還可以給寶寶玩喜歡的玩具,或者讓寶寶聽聽音樂,讓寶寶邊玩邊等,就不會那么焦慮了。經過有意識的鍛煉,寶寶會慢慢習慣媽媽不在身邊。
-
吃奶瓶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吃奶瓶的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寶寶愛吐奶怎么辦?大多數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吐奶的情況,因此了解寶寶吐奶怎么辦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
給寶寶5個細節不能犯錯講,沖奶粉的每一步都事關寶寶的健康,一個細節不到位,一點做錯,都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不信的話一起看看吧!給寶寶沖奶粉
-
提高免疫力 春季寶寶多吃4種豆類提高寶寶免疫力可以多吃豆類?豆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民間自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由此可見,豆類營養豐富,有助
-
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到了一定階段寶寶開始出現厭奶的情況了,不老實吃奶,吃奶量下降,著急上火的媽媽使勁了渾身解數也無法
-
80%的爸媽不會正確沖奶如何正確給寶寶沖奶?沖奶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easy的事兒,但是,有調查顯示:80%的爸爸媽媽沖奶方式并不正確!在我們的行為習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