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不可操之過急
家長朋友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更聰明一點,各項發育指標都超前一些,學什么都要比別人快一步,其實有些事情不宜早,比如走路就是,千萬不能讓孩子過早的學習走路,下面就來看看早走路的危害吧!
嬰兒運動功能的發育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并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句前人的總結就是真實地反映了小兒運動發育的規律,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律,過早地讓孩子學站立、行走,由于此時寶寶骨骼的骨質還比較軟弱,肌肉組織中尤其是下肢及足部肌群比較嬌嫩,肌力較弱,再加上剛學走路時姿勢會不太正確,使得全身的重量壓迫到下肢中,在這種垂直重力的持續作用下,容易造成雙腿彎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不僅影響到寶寶以后的形態健美,而且也不利于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
其實,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都是不盡相同的,學走路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寶寶1~1歲半學會走路,都算是正常的,不宜操之過急,不能因看到其他同齡寶寶都會走路了便心急地強迫自己家的寶寶也學會走路,而是應該要遵循寶寶的發育節奏,適當地先為他做一些學走路前的準備工作,讓他輕松學會走路。
那么,為了讓寶寶能更好地過渡到行走,爸爸媽媽應該要事先做好哪些功課呢?
1.滿足嬰兒期對營養的需求: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有充足的營養作為保障,因此,要注意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食物要全面、均衡,應多吃維生素及鈣磷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肉類、新鮮蔬菜水果等,以使兒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減少疾病的發生。另外,當寶寶長到2~3個月之后,要多點帶寶寶到戶外去曬曬太陽,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適量的鈣劑和魚肝油,以使得寶寶的骨骼長得更加健康。
2.根據各月齡發育階段的特點訓練寶寶:在6個月以前,要讓孩子學會很好地抬頭、翻身,還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會給寶寶在各月齡階段做適宜的嬰兒體操;到了寶寶8個月左右時,讓他學爬行,爬行能夠讓寶寶全身各系統都達到協調的效果,既能讓身體得到鍛煉,又可以改善大腦和心臟的血液循環,讓身體的重量分散到四肢,減輕腹肌及脊柱的負擔,而且寶寶在爬行的時候,會將脖子抬起來,這個動作可反作用于大腦,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到了10個月的時候,再讓寶寶學著扶物從蹲到站立,并慢慢掌握到站立的平衡,這樣,寶寶也就能慢慢學會輕松走路了。
-
吃奶瓶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吃奶瓶的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寶寶愛吐奶怎么辦?大多數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吐奶的情況,因此了解寶寶吐奶怎么辦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
給寶寶5個細節不能犯錯講,沖奶粉的每一步都事關寶寶的健康,一個細節不到位,一點做錯,都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不信的話一起看看吧!給寶寶沖奶粉
-
提高免疫力 春季寶寶多吃4種豆類提高寶寶免疫力可以多吃豆類?豆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民間自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由此可見,豆類營養豐富,有助
-
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到了一定階段寶寶開始出現厭奶的情況了,不老實吃奶,吃奶量下降,著急上火的媽媽使勁了渾身解數也無法
-
80%的爸媽不會正確沖奶如何正確給寶寶沖奶?沖奶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easy的事兒,但是,有調查顯示:80%的爸爸媽媽沖奶方式并不正確!在我們的行為習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