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全職媽媽并沒有那么美好
很多女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就專心的做起了全職媽媽,但是尋醫問藥小編在這里要說的是其實全職媽媽并沒有那么美好。因為幾乎所有的全職媽媽都會包辦家里所有的事情,所以可以說是全職媽媽的全能造就了孩子的無能,而有一大部分孩子想要擺脫媽媽們的掌控卻不行,這里給大家介紹幾個身邊的案例來為大家解說到底全職媽媽好還是不好。
一個10歲的女孩子和媽媽關系緊張,已經到了互相對罵、動手的地步,而孩子罵媽媽語言之惡毒、粗俗,讓當媽的痛苦不已。當一家三口坐在我的面前,媽媽看起來是那么文弱、溫和;孩子是那么迷茫,她自己也說不出媽媽有什么地方令她不滿意。但是,積壓在心頭的那股怨氣令她沒法像同齡人那樣,對媽媽心存依戀,甚至連和顏悅色都做不到。
還有一個男孩子,與媽媽關系很好,媽媽知書達理,很多時候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能夠與媽媽無話不談,但就是成績不行。媽媽為孩子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每晚還親自陪讀,但是孩子的成績就是很難及格。一家三口,看起來是那么和諧,卻經常為孩子的成績愁眉不展。
這些家庭因為不同的原因前來求助,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有一個全職媽媽。全職媽媽,是多少職業女性的夢想。與孩子朝夕相處,陪伴孩子成長,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的喜悅,聽起來是那么美好。但是,孩子漸漸長大,問題接踵而來。
極度依賴又極度抗拒的親子關系。因為全職,媽媽對孩子的生活照顧是全方位的,一日三餐、穿衣換衣、書包的收拾,都有媽媽細心周到的服侍。一個被安排好一切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極度依賴的孩子。同時,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令孩子沒有自由呼吸的空間,他從不做家務,也無法體驗到擦桌子洗碗這些細小的成就感,最初是沒有機會,后來是不能。那種潛在的對媽媽的怨恨與拒絕會慢慢堆積,最后形成外在的明顯的抗拒,就像一個被喂飯過多的嬰幼兒,最后的結果一定是嘔吐。于是,一段既極端依賴又極端抗拒的親子關系就這樣形成了。這樣的關系一旦形成,會把雙方束縛得越來越緊,兩人越來越“肌無能”,根本無力沖破這種關系,建設新型健康的親子關系。
同時,因為與孩子時時刻刻在一起,媽媽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一點小毛病都不能逃過媽媽的火眼金睛。對于孩子來說,發呆、夢游、不斷地犯一些小錯誤,是成長中的樂趣,也是必然,但如果始終被媽媽的火眼金睛像“探照燈”一樣地審視著,是一段及其不舒服不愉快的經歷。而對于望子成龍的媽媽來說,期望就是不切實際的“放大鏡”,將這些小毛病放大成大問題,被這些“問題”煎熬著,媽媽的焦慮不斷升級,根本無法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感。如果是一個職業媽媽,她沒有那么多時間那么多精力關注孩子,于是,她不得不學會忽略,在忽略孩子優點的同時,也忽略掉了孩子的缺點。這樣的親子關系中,媽媽有很多緩沖的機會,孩子有更多“喘氣”的自由空間。
那么,爸爸呢?爸爸在哪里呢?在咨詢的時候,往往是媽媽緊貼著孩子坐,而那個爸爸,坐得遠遠的,事實上在整個咨詢過程中“爸爸們”確實很少說話。生活中,因為孩子的一切都由媽媽包辦了,爸爸慢慢退出母子之間,成為看不見的影子。全職媽媽的“越位”造成了爸爸們的“缺位”,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基本處于“不管”狀態。等他發現母子倆出現問題了,媽媽焦慮得要發狂,孩子也出現狀況了,想介入的時候,才發現母子倆的“舞步”是那么緊密,根本沒有空間讓他進入。
于是,你看,這些家庭是一個奇怪的系統。因為媽媽的全能,造成了孩子的無能;因為媽媽“越位”,所以丈夫樂得“缺位”;孩子是那么想擺脫媽媽的控制,但他已經沒有力量建設自己,讓父母放心。于是,媽媽繼續做“全方位”的服侍者和管理者,因為“孩子離了她不行”。盡管知道孩子已經出了問題,家庭需要改變,但是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提供對方所需,配合對方的舞步,同時用自己的舞步將對方緊緊地抓住,面對困境束手無策。
當然,不是所有全職媽媽的家庭都會出問題。我愿意相信,他們應該更自由更幸福。但是,連我自己也迷惑,為什么這幾個個案是那么的相似?!
所以要說的是在一個家庭的教育中爸爸是必須要參與教育的,因為爸爸的教育比媽媽的更具有說服力,這里給大家分析這么多,媽媽們也可以一起探討對于全職媽媽的具體認識。
-
吃奶瓶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吃奶瓶的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寶寶愛吐奶怎么辦?大多數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吐奶的情況,因此了解寶寶吐奶怎么辦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
給寶寶5個細節不能犯錯講,沖奶粉的每一步都事關寶寶的健康,一個細節不到位,一點做錯,都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不信的話一起看看吧!給寶寶沖奶粉
-
提高免疫力 春季寶寶多吃4種豆類提高寶寶免疫力可以多吃豆類?豆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民間自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由此可見,豆類營養豐富,有助
-
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到了一定階段寶寶開始出現厭奶的情況了,不老實吃奶,吃奶量下降,著急上火的媽媽使勁了渾身解數也無法
-
80%的爸媽不會正確沖奶如何正確給寶寶沖奶?沖奶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easy的事兒,但是,有調查顯示:80%的爸爸媽媽沖奶方式并不正確!在我們的行為習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