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手也是病?嬰兒8種異常行為需看醫生
俗話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意思是小嬰兒2個月時會抬頭,4個月時會翻身,6個月會坐,7個月會來回滾,8個月會爬,一歲會走。盡管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都不一樣,但絕大多數的孩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是符合這條經典的育兒口訣的。可是,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孩子的生長發育似乎遠遠落后于同齡的孩子,比如孩子已經4個月了還不會抬頭。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主治醫師趙提醒家長,務必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發展,最好是定期做保健,如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嬰兒8種異常行為需要看醫生
嬰兒出生之后的一年時間里,生長發育的速度是驚人的,無論是身高體重的快速增加,還是大運動發育的快速發展,或是精細動作的不斷變化等,都會讓爸爸媽媽覺得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對于細心的媽媽來說,寶寶的生長發育口訣恐怕是滾瓜爛熟,并時刻檢測孩子的生長發育,稍有一點跟不上就揪心不已,這類媽媽需要認清究竟哪一種異常才需要引起關注。而粗心的媽媽要是看見這篇文章可千萬得開始注意孩子的生長發育了。
那么,寶寶出現什么情況才算是行為發育異常呢?趙指出以下8種情況可能預示著寶寶神經行為異常:
(1)3個月以內整天昏昏欲睡,不容易喚醒;吸吮能力差;哭聲異常,表現為哭聲無力或發直,有時為尖叫。
(2)3個月以后俯臥不能抬頭,雙手總是握拳狀。
(3)3個月后還不會微笑,對周圍不關心,不看周圍物品或對周圍聲音無反應。
(4)4-5個月時仍不會將手放入口中,“注視手”的動作持續存在,6個月以后也不消失。
(5)7個月仍不會咀嚼或吞咽困難。
(6)8-9個月仍不能坐穩。
(7)9個月時雙手仍會不能在胸前握在一起玩。
(8)9個月后仍對周圍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對玩具的興趣也很短暫,不會玩玩具。
趙介紹,嬰兒神經心理行為異常可能跟遺傳、社會環境和教養、營養、疾病等因素有關,如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通過科學的篩查來進行診斷。
寶寶行為發育家長訓練少不了
雖說孩子的很多技能是天生的,但如果家長不給予良好的生長環境,比如就讓孩子一整天睡在床上不讓孩子出來活動,那么孩子的生長發育恐怕也是會滯后的。趙建議家長應該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幫助寶寶進行訓練,有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
大運動訓練:0-3個月幫助孩子練習抬頭;3-6個月練習側身、扶著寶寶站在懷里跳躍;7-9個月練習獨坐、爬行;10個月練習扶欄桿站起、坐下和橫走;12-15個月練習獨自走路;
精細動作訓練:5-6個月讓孩子練習伸出手抓面前的玩具;6-9個月練習兩手傳遞玩具,拿2塊積木對敲;10-12個月的孩子用手指捏豆子、小娃娃等小物品(注意安全);1-2歲在家長陪同下練習搭積木、把豆子裝入瓶中。
-
吃奶瓶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吃奶瓶的寶寶如何避免吐奶?寶寶愛吐奶怎么辦?大多數媽媽都會遇到孩子吐奶的情況,因此了解寶寶吐奶怎么辦的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
給寶寶5個細節不能犯錯講,沖奶粉的每一步都事關寶寶的健康,一個細節不到位,一點做錯,都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不信的話一起看看吧!給寶寶沖奶粉
-
提高免疫力 春季寶寶多吃4種豆類提高寶寶免疫力可以多吃豆類?豆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民間自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由此可見,豆類營養豐富,有助
-
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厭奶期寶寶該怎樣養才好?到了一定階段寶寶開始出現厭奶的情況了,不老實吃奶,吃奶量下降,著急上火的媽媽使勁了渾身解數也無法
-
80%的爸媽不會正確沖奶如何正確給寶寶沖奶?沖奶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easy的事兒,但是,有調查顯示:80%的爸爸媽媽沖奶方式并不正確!在我們的行為習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