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意識和能力對于孩子的該如何培養
既然培養孩子“選擇”意識和能力是發展自主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我們對”選擇”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問題,也應該進行認真的進一步研究。
建議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教育者要幫助孩子提高對自身和客觀條件的認識。無論進行什么樣的選擇,無論是選擇目的還是手段,都應該具備對客觀事物規律的正確認識,對自身條件的正確認識。因此,從長遠說,要想幫助孩子提高選擇能力,就必須在提高孩子對自身和客觀條件認識上下工夫。
2.教育者在孩子“選擇”的三個環節上要加強引導
加強“選擇”目標上的引導。
教育者要在具體目標上,為孩子提供相關的主觀和客觀的情況。例如在孩子選擇課外讀物上,教育者就應該介紹有哪些可供孩子選擇的優秀讀物;還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當前在閱讀能力、水平上的特點,對相對比較適合的讀物提出參考性的建議。
教育者要負責地介紹可能會遇到的種種情況。例如,孩子選擇讀物之后,教育者還應該負責任地介紹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比如這本書難字比較多,那本書比較厚,一時難以讀完,提醒孩子要有心理準備和相應的對策。
教育者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幫助他樹立自信心,選擇有挑戰性的目標。孩子的選擇有不同的動機,態度。有的可能好高騖遠,就要幫助他調整,避免最終導致失敗;有的又自卑怯懦,則要幫助他建立信心,敢于向自我挑戰。
加強“選擇”手段上的引導。
教育者幫助孩子根據個人條件,選擇有利的手段。比如怎樣又快又多又牢地記憶單詞,每個人有不同的優勢,有的擅長聲音記憶,有的擅長圖象記憶,有的擅長聯想,有的擅長分析。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記憶優勢,選擇手段,達到牢記單詞的目的。
鼓勵孩子大膽創造。教育者要引導孩子不要過于拘泥于自己原有的優勢,要敢于試驗、發現自己的潛在的優勢,探索新的有效手段。
加強“選擇”結果上的引導。
教育者要引導孩子結合自己選擇的結果,總結對事物客觀規律的理解。引導孩子從獲得的結果中,反思事物客觀規律,為今后繼續進行正確的選擇夯實基礎。
教育者要引導孩子分析自己采用方法的優點與不足。引導孩子從實踐的結果,檢驗出自己使用的方法中,哪些是優點,哪些是不足,總結提高自己的方法。
教育者要引導孩子體驗成功,鞏固與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通過實踐結果,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鞏固與提高的自信心,使主體性得到發展。
3.教育者要針對不同孩子個性進行輔導
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選擇”,而更重要的目的是通過“選擇”發展孩子的自主性。
根據這個目的,教育者應該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認真了解和分析每一個孩子,在“選擇”過程中經常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每位同學在選擇中反映出來的主體意識和能力發展變化有各自的特點。選擇成功或者選擇失敗了,要分析每個孩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哪些是客觀的原因?哪些是主觀的原因?是在哪個環節上影響了結果(選擇目標還是選擇手段)?隨時把自身和客觀情況結合在一起分析,在此基礎上經常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呢孩子在上學的時候一開始出于好奇心是相當的喜歡上學的,但是時間長了,有了寶寶表現得就是不喜歡上育兒園,一說上學早上就不起或
-
孩子不愿意與家長分開怎么辦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到了適合入學的年齡之后,就不可能與家長成天待在一起了。但是與家長分開的情況下,有很多孩子都會哭鬧不止
-
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寬容心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有一顆寬容的心是十分可貴的,而且也會令自己變得更加有吸引力。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隨著孩子意識不斷地成
-
教你培養讓寶寶受益的好習慣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而且很有意義的事情,然而很多家長都做不好,也就導致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之間有差異。今天在這里,小編就
-
怎樣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業速度讓孩子不再磨蹭呢怎樣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業速度讓孩子不再磨蹭呢?即使你坐在他旁邊,盯著孩子寫,一筆一劃指導他寫,可是孩子寫作業依然又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