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在家里和孩子在一起就像劇院里上演的舞臺戲.玩具丟了頭發剪太短了,該做功課了,新衣服不適合了,又和他人打架了---所有這些眼淚,激情足夠演一出三幕戲劇了,而且永遠都不會缺少素材。生活中,孩子已經給我們很多練習傾聽技巧的機會。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大聲清楚地讓我知道。
現實與戲劇唯一不同的是,在劇院當大幕落下,觀眾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做家長可沒那么輕松。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傷心、憤怒、沮喪還得保持心智健全。
下面幾個案例讓我們換位說出自已的感受:
1)責備和問罪
"你的臟手印又弄門上了!怎么老這樣?`````到底怎么回事?你就不能做得好點?`````告訴過你多少遍了,要用門把手,你從來就不聽."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這話聽了心里就很不好受,很壓抑.時間長了我可能會作出叛逆的行為.
2)謾罵
“今天氣溫都零下了,你就穿一件薄夾克!你怎么這么蠢啊!”來,讓我來給你修自行車吧。你笨手笨腳的.看看你吃飯的樣子!真惡心.”“把屋子弄這么臟.你真是個懶蟲。簡直跟豬一樣。”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雖然父母在"關愛'"幫助"我,但是我一點也感受不到有父愛的存在.他們給我的提醒變成一種壓力.一種我不太愿意接受的壓力.
3)威脅
"再碰燈炮,你就會電死的.""再不把口香糖吐出來,我就到你嘴里摳出來.""我數三下,你還不穿好衣服,我就丟下你走了."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太恐怖了,以后這些東西會給我的心靈留下一個深深的陰影,以后我看到燈泡就害怕,看見口香糖我就想吐.
4)命令
“馬上把屋子打掃干凈.""幫我拿一下包,快點!""你怎么還沒倒垃圾呢?現在就去!~~~~`還等什么?快!"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我就不掃地,我還要做作業呢?你自已去拿包吧,憑什么要我幫你拿.我就不去倒垃圾,為什么一定要我去倒垃圾?
5)說教
"你覺得從我手里搶書,做得對嗎?你不知道好的行為習慣有多重要,你必須明白,如果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有禮貌,我們就要對人有禮貌,你是不是也不愿意別人搶你的書?那你就別搶別人的書.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我會冷靜下來換位思考.我自已的東西肯定不希望別人來搶,我現在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6)警告
"看著點,別燒著你.""小心,別讓車撞到你!""別往那兒爬,你想摔下來嗎?""穿上毛衣,要不會感冒的."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某些時候我會接受,讓我感受到關受,但某些時候卻讓我有一種想嘗試的心里.我感覺爬上去了,我不會摔下來,我想嘗試.我就不穿這件毛衣,我要穿另一件外套.穿別的衣服我一樣也不會感冒.
7)控訴
"你們倆別叫了,你們想對我干嘛?~~~~~讓我犯心臟病嗎?""等你們有了自已的孩子,就知道這有多煩人了.""看見我的白發了嗎?都是因為你."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對父母有一種厭惡的心里,真是不能理解,為什么別的小朋友在家里嬉戲父母都沒說會犯心臟病,為什么你得病了就一定是我們的錯.我恨不得自已可以快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家,自已獨立.
8)比較
"你怎么不能像你哥哥那樣?他總是提前把作業做完.""某某舉止優雅,她從不用手抓東西吃.""你怎么不能像某某那樣穿衣服?他的發型,衣服都很整潔,看起來也很舒服."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你為什么老是拿我來跟別人比較,每個人生活方式處事方式都不同,我有我的思想與行動.為何一定要我去拷貝別人的形為.我不喜歡過著太約束的生活.哥哥提前把作業做完也未必是件好事,作業只要能按時完成就可以,主要的是認真準確無誤的完成.如果你喜歡別的孩子那你讓他給你當孩子算了.
-
孩子不愿意上學怎么辦呢孩子在上學的時候一開始出于好奇心是相當的喜歡上學的,但是時間長了,有了寶寶表現得就是不喜歡上育兒園,一說上學早上就不起或
-
孩子不愿意與家長分開怎么辦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到了適合入學的年齡之后,就不可能與家長成天待在一起了。但是與家長分開的情況下,有很多孩子都會哭鬧不止
-
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寬容心與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有一顆寬容的心是十分可貴的,而且也會令自己變得更加有吸引力。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隨著孩子意識不斷地成
-
教你培養讓寶寶受益的好習慣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而且很有意義的事情,然而很多家長都做不好,也就導致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之間有差異。今天在這里,小編就
-
怎樣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業速度讓孩子不再磨蹭呢怎樣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寫作業速度讓孩子不再磨蹭呢?即使你坐在他旁邊,盯著孩子寫,一筆一劃指導他寫,可是孩子寫作業依然又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