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家庭環境適合孩子成長
12歲的大為每天放學都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一次,他又在好朋友浩浩家做功課,天都黑了,浩浩奶奶問大為:“你怎么不回自己家呢?你爸爸媽媽該著急了。”大為滿不在乎地說:“我不喜歡回家,我們家亂糟糟的。我爸媽忙,這會兒不會回來。再說,他們也不管我。”
孩子成長的環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井井有條、溫馨和睦的家最能滿足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安全、穩定、支持、依靠、呵護與關愛。
(1)安全的空間
孩子除了吃飽穿暖之外,最首要的需求是安全。家無論大小,無論貧富,對孩子來說是最可以隨心所欲盡情撲騰的空間。不要因為擁擠的家具、凌亂的物品、桌椅的棱角、貴重的花瓶阻礙了孩子自由的穿梭跳躍、摸爬滾打。不能只靠說“不”來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從孩子能夠獨自活動那天起,家長就需要環視居室四周、屋頂地面,看看有沒有會給孩子帶來事故隱患的細節。電源、火源、藥品、洗滌用品、銳利的邊緣、堅硬的棱角、滑溜的地面、低矮的窗沿、易碎的用具、沒有扶欄的樓梯等,都可能威脅孩子的安全。細心檢查每一個角落,因為孩子的觸角往往是無處不到的。當然,孩子在跌跌撞撞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磕磕碰碰,但我們要避免因疏忽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兩歲半的文文爬上緊挨著窗臺的書桌看魚缸里的金魚,突然,他看見了窗口飛過一只蜜蜂,于是向窗外探出頭去,一下子失去重心,栽了出去。
3歲的小迪洗完澡,賴在浴缸里不肯出來,媽媽就讓他一個人在里面玩一會兒。不一會兒,浴室傳出一聲慘叫。媽媽沖進浴室,只見蓮蓬頭向外直噴燙水,小迪的胸部通紅,閉著眼睛大叫。原來,他坐在浴缸里玩水龍頭,不小心放出了熱水。
5歲的勤兒把媽媽裝在雪碧瓶里的消毒藥水當飲料喝了一口,灼傷了消化道。
意外發生了。其實,這一切本來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2)寬闊的空間
哪怕居住面積有限,也最好給孩子擠出一小塊相對開闊的地方,讓孩子活動。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很多活動都在家里,有個地方施展拳腳尤為重要。拿掉一張沙發,鋪一塊一米見方的活動地板,也足以讓孩子練習爬、坐了。不要嫌孩子礙事而吝惜那一點空間。隨著孩子長大,屋子里順暢的交通就更重要了。擺放家具、飾物時,走動多的地段要盡可能留出通暢、寬闊的通道。不要怕麻煩,阻礙了孩子的行動自如。常打掃房間,把重要的文件、貴重的用品、心愛的茶具暫時收起,別讓好奇好動、毛手毛腳的孩子有闖禍的機會。
清清的媽媽特別愛干凈,她不喜歡清清在床上玩,怕她把床弄臟。她也不讓清清在地板上爬,怕不衛生。清清l歲多了還不會爬,因為她幾乎沒有爬的機會。
3歲的阿毛在擁擠的客廳奔跑的時候,衣服被茶幾一角扯住,絆了一跤。不巧,額頭撞在旁邊的取暖油汀上,,磕破了。阿毛哇哇大哭。
13歲的小康有一天趁爸爸不在的時候把他的電腦打開,試圖自己裝一個游戲軟件,結果不小心把爸爸的一些文件弄丟了。爸爸沒有備份,氣得暴跳如雷,下令小康從此不許用電腦。
家里的空間再大也不能滿足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不同的場所和環境對孩子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因為那里有孩子從未見識過的新鮮事物。帶孩子四處跑跑,讓他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事、物,獲得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對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智力、社會交往能力都十分有利。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對陶冶孩子的情操,拓寬孩子的胸懷有無窮裨益。
-
教孩子做飯可以得到哪些好處呢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好奇心也會變得越來越重,有些孩子會喜歡模仿大人做飯。面對這種情況,其實作為家長的朋友們,不妨教孩子做飯
-
身為家長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有些家長的脾氣是比較火爆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法耐心下來。不僅如此,在情緒失控的時候還會在孩子的面前發脾氣,讓孩子對自己
-
如何發現以及培養孩子的智力作為父母的,基本上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天才。然而,怎樣才能發現孩子的智力,并且做好培養的措施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會考
-
處罰有道 寶寶不再重復犯錯孩子的教育是家長的責任,在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時,家長朋友們要處罰有道,既可以讓孩子明白錯在何處,又不會產生排斥家長教育的情
-
教你如何訓練孩子畫畫能力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對繪畫就會產生一些興趣,那么作為孩子的家長,就應該通過一些訓練的小竅門,進一步開發孩子的繪畫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