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刻意培養孩子的興趣?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代父母都會讓自己的孩子上各式的興趣班。專家提醒培養孩子的興趣要適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是該被“脅迫”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還是該自由自在的享受童年?對孩子拔苗助長或放任自流,總是各有利弊,關鍵看家長如何引導。
正方觀點
發展孩子興趣點
家長必須要指導
“連周杰倫的歌都是這么唱的!”做公務員的楊女士堅決站在“引導”一方,她說:“你一定聽過《聽媽媽的話》這首歌吧?‘為什么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別人在玩游戲我卻靠在墻壁背我的ABC……為什么要聽媽媽的話?長大后我開始明白,為什么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唱的都是我寫的歌……’你看,人家歌星的媽媽都是這樣從小培養他的嘛!在我看來,從小培養孩子的特長是家長責任心的體現。”
周先生也認為,小孩子的興趣是需要家長來引導的。孩子還沒有長大之前,對什么都不很了解,不太可能明白自己對什么有興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過來為其制定一個計劃,幫助他發現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所以,他給孩子報了英語班、美術班、舞蹈班,辛苦地帶著女兒兜來轉去。周先生說:“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這么大,小孩都是懶的,不逼他根本什么都學不成,以后長大了就有苦頭吃了。”
記者觀察:望子成龍似乎是所有父母不能避免的通病,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孩子們要為了父母的遺憾和看不見的未來壓力趕赴一個又一個的學習班、興趣班,并要堅定信念、立志成為某一方面的專才,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出人頭地。這些,似乎已經變成我們耳熟能詳的事情,也早已見怪不怪了。特別是去年瞬間刮起的強勁的郎朗旋風,令許多家長對于鋼琴成功論的鐘愛順勢延伸至孩子身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早已被現代教育學家駁斥過的中國傳統教育理論又開始成為家長的至理名言,不少孩子的父母開始更加“獨斷”地為孩子安排未來,甚至拋出話來,“練不好就別想吃飯。”
-
教孩子做飯可以得到哪些好處呢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好奇心也會變得越來越重,有些孩子會喜歡模仿大人做飯。面對這種情況,其實作為家長的朋友們,不妨教孩子做飯
-
身為家長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有些家長的脾氣是比較火爆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法耐心下來。不僅如此,在情緒失控的時候還會在孩子的面前發脾氣,讓孩子對自己
-
如何發現以及培養孩子的智力作為父母的,基本上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天才。然而,怎樣才能發現孩子的智力,并且做好培養的措施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會考
-
處罰有道 寶寶不再重復犯錯孩子的教育是家長的責任,在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時,家長朋友們要處罰有道,既可以讓孩子明白錯在何處,又不會產生排斥家長教育的情
-
教你如何訓練孩子畫畫能力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對繪畫就會產生一些興趣,那么作為孩子的家長,就應該通過一些訓練的小竅門,進一步開發孩子的繪畫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