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質
教育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中間稍有疏忽的地方,就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影響。言傳身教是諸多家長會采取的方式,通過以身作則可以讓孩子有所感受,進而慢慢地養成良好的品格。現在,就來看看從哪些方面可以讓孩子學會熱愛生活、感恩生活吧!
首先,孩子學會感恩,才能懂得珍愛生活。
感恩就是讓孩子學會感激生活中的每一個事物,這樣孩子才會珍愛生活。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恩圖報的優良傳統,如:“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羔羊跪乳,義鴉反哺”的經典古訓,這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崇尚感恩的典范。當孩子長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對父母及家人感激,那么這種教育一定是失敗的。孩子如果常懷感恩之心,他就會與人為善、樂于助人,容易形成良好的伙伴關系,而他人對于孩子感恩行為的回饋又會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后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自己做好這一點,以便孩子模仿和學習。
其次,懂得敬畏才能理解尊重。
什么樣的人會無所畏懼呢?不是大英雄(英雄害怕自己的價值被否定),而是亡命之徒。這些不懂尊重和害怕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而敬畏之心要從小就培養,所謂敬畏,“敬”體現的是一種認識態度、一種價值追求;“畏”則是一種界限、一種警示。試想一個小孩子從小就不懂的尊敬家人和長輩,那么長大后的他會對他人保持應有的尊重嗎?如果沒有了對外界的人或物的尊敬,孩子可能就會變得膽大妄為、胡作非為、為所欲為。一旦有了敬畏之心,孩子就會珍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現出更多的接納、寬容大度、謙虛,以及助人行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輕松的擁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
最后,寬容是立身之本。
寬容簡單的講就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不會生氣,不會撞回去,而是微笑的回答一句“沒關系”。這種寬容的心是孩子在小時候爸爸媽媽倡導、影響而形成的,他對孩子的人際交往,生活態度以及生活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往往寬容的人會獲得更多的友誼,生活的態度總是積極的,自然生活的質量也會很高。所以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寬容,是給孩子美好的未來插上了翅膀。
其實,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作為家長的就應該在孩子的身邊,用以身作則的方式來感染孩子,這樣才能被稱之為稱職的家長。孩子是上天給予家長的最好的禮物,而優秀的品格可以讓孩子走的更遠更好,所以,一定要從小就開始潛移默化地培養!
-
教孩子做飯可以得到哪些好處呢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好奇心也會變得越來越重,有些孩子會喜歡模仿大人做飯。面對這種情況,其實作為家長的朋友們,不妨教孩子做飯
-
身為家長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有些家長的脾氣是比較火爆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法耐心下來。不僅如此,在情緒失控的時候還會在孩子的面前發脾氣,讓孩子對自己
-
如何發現以及培養孩子的智力作為父母的,基本上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天才。然而,怎樣才能發現孩子的智力,并且做好培養的措施呢?相信這是很多家長會考
-
處罰有道 寶寶不再重復犯錯孩子的教育是家長的責任,在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時,家長朋友們要處罰有道,既可以讓孩子明白錯在何處,又不會產生排斥家長教育的情
-
教你如何訓練孩子畫畫能力當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對繪畫就會產生一些興趣,那么作為孩子的家長,就應該通過一些訓練的小竅門,進一步開發孩子的繪畫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