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變身音樂小玩家
對于孩子的音樂教育問題家長們都很關心的,家長們都想教育好孩子的,如何讓孩子變身音樂小玩家呢?培養孩子音樂的方法有哪些呢?
孩子自己就是一個樂器
在美育看來,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會孩子如何演奏樂器,而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一個會響起來、自由演奏的樂器。
“音樂不是名詞,而是動詞。它不是頭腦里的知識,而是能感受、能分享的快樂。”這是美育教學總監曾琤對音樂的詮釋。這個詮釋也在課程中充分地體現。在春天來的時候,孩子們會聽維瓦爾第的《春》。在朝氣蓬勃的樂段里,老師帶著孩子拿著樂器昂首闊步像農夫一樣去耕地;在悠揚的樂段里,孩子們揮舞著紗布在教室里曼舞。就這樣,孩子們在最簡單的方式中感受成年人對于春天和音樂的深度體會。
創造快樂的學習環境
互動的音樂與游戲,讓孩子廣泛體驗聲音與肢體,在快樂的樂園學習。美育已經有27年的課程經驗,它以音樂教育為主軸,同時融合達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為2-10歲的孩子設計了華人世界專業的音樂舞蹈課程。
美育溫州分校負責人鄭小靜告訴記者,她希望給溫州的孩子帶來更專業的音樂教育,創建更快樂的學習環境。據她介紹。美育搭配兒童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圖畫來設計孩子的音樂與舞蹈的學習過程,給孩子提供一個歡樂的說、唱、拍、跳的藝術童年。
音樂學習是漸進性的
任何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音樂學習也不例外。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對音樂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談到漸進性在課程中的體現,曾琤說:“2歲左右就是體驗和探索。從3歲開始,我們會把他對音樂的身體感受變成眼睛看得見的圖形,比如,配合一首小狗的歌曲,我們會用一連串的位置、大小不一的骨頭來體現音符的高低、長短。而到了4歲以上,這些具體圖形會被對應著轉化成抽象的五線譜音符。從聽覺到視覺、從抽象到具體,這個過程一定要以豐富的體驗為積累,否則那些抽象的符號會成為孩子頭腦中的亂碼,藝術也變成苦澀的東西。”
提醒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就像在燉一鍋好湯,一定要小火慢燉,你不期待它的時候,它自然就入味了。如果家長總是頻頻揭鍋,真正的味道就出不來了。
因此,家長們應該給孩子創造環境,讓孩子學習,讓孩子愛上音樂,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
家長必須要知道怎么管理孩子的行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是非常安靜的,但是隨著時間會慢慢的長大,慢慢的對身邊的人和事物有自己的理解,也會對所有的事情感到好奇。而
-
與兩歲的小寶寶交流要如何進行不少大人都覺得,孩子是沒有多少意識的,所以在交流方面也就不會很在意。然而,孩子的意識是從小就會形成的,想要孩子以后可以思
-
育兒之道上的錯誤行為有哪些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變得更有保障,所以家長朋友務必要避免育兒之道上的錯誤行為,以免給孩子的未來造成隱患
-
學會從小培養孩子的堅韌意志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不像成人一樣具有足夠的穩定性。所以,培養孩子的堅韌意志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你應該要了解的寶寶行為管理的方向俗話稱“三歲看到老”,也并非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所以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人的這一階段,家庭教育是特別重要的。而作為父母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