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矛盾讓孩子自己解決
當孩子們為了一個玩具,一個糖果而鬧矛盾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通常會怎么做?是強行制止還是其他方法?
爭吵發生在一堆積木、一個玩偶和兩個小姑娘之間。5歲的莉莉搭了一個城堡,但她的城堡卻搭到了小米過家家的“操場”上。小米拿著玩偶小馬,一下就沖撞到莉莉的城堡上,把它撞得唏哩嘩啦。“你撞散了我的城堡”莉莉幾乎是咆哮起來。“可那是我的小馬跑步的地方!”小米也非常憤怒。莉莉一把拿走了小米的小馬,不還給她,小米大聲地喊著:“還給我!還給我!”這時該怎么辦呢?
有的父母也許會想,這時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要么沒收小米的小馬,要么警告莉莉到其他的地方搭積木,總之,分開他們,讓他們不要互相打攪,也就不會再繼續爭吵了。但作為一個有著多年經驗的幼兒園老師,我認為,幫助孩子們自己去學習處理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矛盾,要比直接介入去為他們解決、告訴他們具體需要做些什么,會更有效。
專家說:事實上,當父母們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他們遇到問題時,孩子通常可能會對處理的結果更加認同和滿意。他們會很樂意、很配合地按照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解決辦法來解決問題,而通常不會出現抱怨或者抗議。的確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大人的協助,來引導孩子怎么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下面就是一些我經歷過的有效辦法,推薦給你們。
1、不要怒火了事
4歲的軍軍正在擺弄他的飛行大隊,每一架小飛機都是那么精致和漂亮。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表弟芮芮拿起了兩架:“我想要兩個!”“不行!那是我的!”“你憑什么不分給我玩兒!”“我說了那是我——的——!”
你很可能這樣做:
“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了?不要爭搶、不要打架!如果你們不能好好玩兒這些飛機,我就把他們都收起來,你們誰也別玩兒!”
更有效的方法是:
沒收所有的飛機,也許能夠制止他們的爭吵——但只是這一件事、這一分鐘,也許他們馬上還會因為其他的東西、其他的事情再次吵起來。關鍵就是要打破他們這樣的循環,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看來你們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告訴他們問題不僅僅是飛機應該屬于誰或者給誰玩兒,讓孩子們先冷靜下來;同時,這也能留給家長自己思考一下的時間,不至于被孩子們煩得“一腔怒火”,反而起不到指導他們的作用。
你們坐在一起,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認為問題出在哪兒,這樣的好處也是可以使得他們能夠彼此傾聽對方是怎么想的。一旦他們開誠布公了,你可以用一些有幫助性的問題來指導他們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例如,“軍軍,你能不能和芮芮一起想出一個不吵架也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呢?”如果軍軍說:“那我給他兩個直升飛機行嗎,那兩個小飛機我想放在我的飛行大隊里!好嗎?”讓孩子互相商量,取得彼此一致認可。
2、不要用賄賂的方式
4歲半的豆豆正在和小朋友們一起踢球。突然,豆豆喊著就跑到了媽媽面前:“晨晨他踢了我一腳!”而媽媽剛才在和人聊天,并沒有看到究竟發生了什么。
你很可能這樣做:
“好了,不要吵了。如果在我們回家之前,你都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地玩兒,那一會兒路上,我就給你買一個雙色的冰激凌!”
更有效的方法是:
賄賂的方式,永遠不能幫助孩子成長,甚至還會給孩子一種錯覺:即便他們表現不好,也還是能夠得到好處的。因此,這類情況,就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在這種情形下,通常我們習慣問孩子:“發生什么事啦?”但這種問話得到的答案卻十有八九是孩子繼續重復他的“噩耗”(例如他被踢了),或者是他根本說不出究竟。因而,這需要大人首先進入細節,例如問他:“在剛才晨晨踢你之前,你們在做什么?”孩子就會跟隨你的問題,來提供你可能需要的信息。例如豆豆就回答媽媽說:“我們在踢球!晨晨不給我球,我說他是蠢豬!結果他就踢我!”
一旦了解了全部的情形,父母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們認識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們各自存在的問題。告訴他們,罵人和踢人都是非常不友善的表現,不能因為別人先做錯了,自己就可以也做不好的事情。不僅要讓他們認識到道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說出怎樣處理目前的矛盾,例如道歉、選擇新的玩兒法或者協商讓彼此滿意的相處規則。幫助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多用一些“你有什么主意嗎”“你覺得你們應該怎么做呢”這樣的話語,孩子會感到他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思考自己的問題。而只有你相信了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自己也才能更有自信。
-
嬰幼兒害怕的事情都有哪些呢即便是成年人,或多或少的情況下,也會有自己害怕的事情。而處于嬰幼兒階段的小寶寶們,自然也會有自己害怕的事情。為了可以給小
-
母乳喂養的好處 降低糖尿病風險母乳喂養是喂養小寶寶的最佳方式,母乳喂養經濟實惠,對母子的健康也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可以幫助媽媽恢復身體健康,有效的預防貧
-
教你學會正確處理寶寶焦慮的方法焦慮幾乎是每個人都會存在的一種情緒,而且是負面的情緒。通常成年人在緩解負面情緒的時候,會比嬰幼兒要更有方法。所以面對寶寶
-
專家指出關愛不夠會導致寶寶不快樂現如今很多夫妻在寶寶出生以后,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當中,無暇照顧寶寶,也就導致寶寶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中長大。母嬰專家表示,
-
教你巧妙解決寶寶認生問題很多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在家中的時候,基本上是特別正常的。然而一旦到了外面,就顯出極為怕生的狀態。變得不愛說話,遇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