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促進寶寶心靈發育的“假裝游戲”
寶寶在2歲的時候,就經常的會假裝,例如:將喝水的杯子當做話筒、將小馬扎當坐騎,只是不細心的家長不會發現,及時寶寶和你表達,你也會總以忙為理由,為借口而忽視了孩子的假裝游戲,專家說,其實寶寶的假裝游戲是我們的寶寶早期思維發展能力的指南針。
角色扮演的有趣歷程
案例一、假裝游戲越來越復雜
例如,在“假裝”行為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的寶寶要表現喝水,他會端起杯子就往嘴邊湊,而不會將倒水、喝水的動作結合起來。但過一段時間之后(2歲半左右),他就會將倒水、喝水甚至喝過之后的滿足感表現得活靈活現。這就意味著,他學會“協調”了,一旦具備了這種能力,在游戲中,我們的寶寶就會和其他人“協調”分工,做角色扮演了。到四五歲時,我們的寶寶之間能協商建立游戲主題,在一個精心策劃的游戲中創造并扮演很多角色,同時表現出他們對故事發生、發展線索的出色理解。聽聽他們在共同創造一個想像世界時的陳述:“你假裝是宇航員,我假裝在操縱控制塔”、“等等,我必須建立太空船”,多么嫻熟老練!
案例意義:在復雜的社會性游戲中,我們的寶寶對周圍世界的理解并不僅僅停留在“描述”階段,而是全心投入到“參與性”的活動中來,試圖影響并控制周圍的世界。在這種虛幻的、“假裝”的交流中,我們的寶寶能夠理解、判斷和思考自己和伙伴離奇的描述,這說明他已經學會推斷別人的思維,判斷推理的邏輯能力正在悄悄萌芽。
案例二、“假裝”漸漸與現實分離
起初,我們的寶寶只是利用現實物體――如用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用奶瓶來假裝喝水;到兩歲左右,他會使用一些現實程度小的玩具,如用木塊當作電話,而且行為更頻繁。不久以后,我們的寶寶就知道利用身體的一部分來代表物體,例如用一個手指代表一把牙刷;3歲以后,即使在沒有任何現實條件支持下,我們的寶寶對物體和事情的想像方面的表現也非常棒。
案例意義:由于游戲的“象征物”不再緊密地與它所指向的物體的使用功能相配對,這表明我們的寶寶的想像力開始萌發,對事物的描述變得更靈活了。
案例三、假裝對象不再是自己
當假裝第一次出現時,它是直接指向我們的寶寶自己的。如我們的寶寶模仿媽媽假裝給自己喂飯、洗臉。不久以后,假裝行為就開始轉為指向其他物體了,如給洋娃娃喂飯。大約3歲時,我們的寶寶搖身一變成了“幕后策劃人”,身邊的物體成為有用的替代,他會用玩具娃娃父母來喂玩具娃娃我們的寶寶。
案例意義:這一發展次序說明,我們的寶寶已經認識到角色扮演活動的代理者和接受者能獨立于自己而存在。
“假裝”行為逐漸顯示了我們的寶寶“非自我為中心”的活動能力,正是這種能力使得成人與我們的寶寶互相有意義的交流成為可能。
-
適合0~6個月寶寶的親子游戲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大人應該要給寶寶養成良好的規律休息或者是睡眠的習慣,但是卻不知道寶寶在清醒的這段時間里面,到底如何才
-
適合0到1歲寶寶玩的游戲大盤點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愛玩一些游戲。寶寶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動手能力、腦力活動水平都能夠得到極大的提高。今天,尋醫問藥網站
-
適合三個月寶寶的游戲有哪些在大家看來,三個月大的寶寶不會說話,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在睡覺,家長們不會花很多心思在寶寶身上。其實上月寶寶已經可以和父母們
-
放下iPad,一起來玩游戲吧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整天沉溺于網絡或是電子游戲中,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不利于孩子的全方位
-
開發寶寶智力的八款親子小游戲寶寶出生之后,我們不僅會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非常的注重孩子智力的發育,那么怎么開發寶寶的智力呢?親子游戲是開發寶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