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按腹瀉類型食療效果好
傷食型腹瀉食療法:
1)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2)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于1歲者,可吃蘋果泥。
3)山楂蘿卜飲:生山楂15~30克,白蘿卜250克,切碎煮汁,頻服。
風寒型腹瀉食療法:
1)姜糖飲:生姜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2)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后可食用。
3)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
濕熱型腹瀉食療法:
1)烏梅湯:烏梅10顆,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2)橘棗茶:取紅棗10顆,洗凈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凈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后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3)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凈,切碎,水煎10~20分鐘,去渣,加入適量大米,煮成粥,頻服。
脾虛型腹瀉食療法:
1)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飲。每日分2~3次。
2)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微量調味,每日分2~3次。
3)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0~15克,開水調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
外治法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脾胃虧虛、邪毒侵襲所為,當以健脾養胃,清熱解毒為治,可選用下列外治法。
敷足療法
1)健脾化濕止瀉:吳萸、肉桂、花椒、細辛各等份。上藥共研細末,外敷雙足心涌泉穴及肚臍,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1換,天寒或寒象明顯則將藥末加熱后外敷。
2)溫中健脾:吳萸2~3g。將吳萸搗碎,用水浸泡后均勻置于兩塊紗布上,然后用膠布分別固定于兩側足心,一般2~3天后取下。
3)健脾利濕、清熱燥濕:苦參、蒼術各適量。將苦參、蒼術研為細末,熱重者3:1配合,濕重者1:3配合,以米醋調敷雙足心,外用紗布包扎,膠布固定,4~12小時換藥1次,瀉緩則換藥時間可適當延長,以愈為度。
4)清熱止瀉,適用于急性腹瀉:大蒜20g、朱砂 0.3g。將大蒜搗爛,納入朱砂拌勻,壓為藥餅樣,貼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每日1換,連續3~5天。
生姜療法
1)溫中止瀉,適用于小兒胃寒吐瀉:生姜適量,洗凈,搗爛裝入布袋內,置小兒胃脘部,上放熱水袋1~2小時,每日2~3次,直至病愈。
2)溫中散寒,適用于小兒胃寒吐瀉:生姜切片,分別貼敷于雙側內關穴,膠布包扎固定,每日敷12小時;亦可將生姜搗泥,敷于肚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2~3天。
敷穴療法
1)清熱解毒:取山梔子(鮮者尤佳)適量,搗如泥,加食鹽少許混合均勻,外貼于手心勞宮穴上,包扎固定,每隔12小時換藥1次,一般2~3次即可。
敷臍療法
1)溫中消食:芒硝5份、丁香1份,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本品3g,敷于臍孔處,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可同時配合局部熱敷,每日1換,連續2~3天。
2)溫中散寒,收斂止瀉:五倍子2份、吳萸1份,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本品6g,用凡士林調為膏狀敷臍,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換,一般治療3~6小時后起效,2~3天即可。
3)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丁香、吳萸各3份,木香、白術各1份,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本品5~10g,用黃酒適量調為糊狀敷臍,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
4)健脾止瀉:白術、白芍、陳皮、山楂、升麻、車前仁、吳萸、豆蔻、丁香各等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取藥末適量,用清水調為稀糊狀外敷于肚臍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3次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熱熨療法
1)溫中散寒:蔥白100g,食鹽500g,先將食鹽放鍋內炒以炸花為度,納入蔥白拌勻,用毛巾包好,趁熱敷臍上(熱度不宜過高,以免燙傷),每日1~2次,連續2~3天。
1)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2)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于1歲者,可吃蘋果泥。
3)山楂蘿卜飲:生山楂15~30克,白蘿卜250克,切碎煮汁,頻服。
風寒型腹瀉食療法:
1)姜糖飲:生姜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2)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后可食用。
3)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
濕熱型腹瀉食療法:
1)烏梅湯:烏梅10顆,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2)橘棗茶:取紅棗10顆,洗凈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凈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后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3)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凈,切碎,水煎10~20分鐘,去渣,加入適量大米,煮成粥,頻服。
脾虛型腹瀉食療法:
1)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飲。每日分2~3次。
2)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微量調味,每日分2~3次。
3)山藥羹:炒山藥研粉,每次10~15克,開水調糊,沸水沖服,每日服2次。
外治法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脾胃虧虛、邪毒侵襲所為,當以健脾養胃,清熱解毒為治,可選用下列外治法。
敷足療法
1)健脾化濕止瀉:吳萸、肉桂、花椒、細辛各等份。上藥共研細末,外敷雙足心涌泉穴及肚臍,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1換,天寒或寒象明顯則將藥末加熱后外敷。
2)溫中健脾:吳萸2~3g。將吳萸搗碎,用水浸泡后均勻置于兩塊紗布上,然后用膠布分別固定于兩側足心,一般2~3天后取下。
3)健脾利濕、清熱燥濕:苦參、蒼術各適量。將苦參、蒼術研為細末,熱重者3:1配合,濕重者1:3配合,以米醋調敷雙足心,外用紗布包扎,膠布固定,4~12小時換藥1次,瀉緩則換藥時間可適當延長,以愈為度。
4)清熱止瀉,適用于急性腹瀉:大蒜20g、朱砂 0.3g。將大蒜搗爛,納入朱砂拌勻,壓為藥餅樣,貼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每日1換,連續3~5天。
生姜療法
1)溫中止瀉,適用于小兒胃寒吐瀉:生姜適量,洗凈,搗爛裝入布袋內,置小兒胃脘部,上放熱水袋1~2小時,每日2~3次,直至病愈。
2)溫中散寒,適用于小兒胃寒吐瀉:生姜切片,分別貼敷于雙側內關穴,膠布包扎固定,每日敷12小時;亦可將生姜搗泥,敷于肚臍,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2~3天。
敷穴療法
1)清熱解毒:取山梔子(鮮者尤佳)適量,搗如泥,加食鹽少許混合均勻,外貼于手心勞宮穴上,包扎固定,每隔12小時換藥1次,一般2~3次即可。
敷臍療法
1)溫中消食:芒硝5份、丁香1份,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本品3g,敷于臍孔處,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可同時配合局部熱敷,每日1換,連續2~3天。
2)溫中散寒,收斂止瀉:五倍子2份、吳萸1份,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本品6g,用凡士林調為膏狀敷臍,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換,一般治療3~6小時后起效,2~3天即可。
3)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丁香、吳萸各3份,木香、白術各1份,共研細末備用。使用時取本品5~10g,用黃酒適量調為糊狀敷臍,外用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
4)健脾止瀉:白術、白芍、陳皮、山楂、升麻、車前仁、吳萸、豆蔻、丁香各等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取藥末適量,用清水調為稀糊狀外敷于肚臍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3次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熱熨療法
1)溫中散寒:蔥白100g,食鹽500g,先將食鹽放鍋內炒以炸花為度,納入蔥白拌勻,用毛巾包好,趁熱敷臍上(熱度不宜過高,以免燙傷),每日1~2次,連續2~3天。
相關文章
-
女人選擇25歲生孩子 有四點好處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的時候就會結婚,然后生孩子,但是有的女人會婚后選擇不考慮要孩子,等了三十幾歲的時候再去要寶寶的,可是女
-
孕期乳房的小秘密在懷孕期間的話,身體肯定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就像一些乳房方面的變化,或者是肚子上面那些變化的,那么在懷孕期間的話,一
-
到了預產期還沒發動 孕后期要做好三件事好不容易熬到了快生寶寶的時候,每天都在算著日子,但是到了預產期以后,小寶寶還是沒有動靜,那么這個時候到底應該怎么辦?如果
-
卵巢早衰還會懷孕嗎 不及時治療很難懷孕想讓自己盡快的懷孕,那么一定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卵巢早衰的,那么這個時候會不會出現
-
月經推遲10天正常嗎 這9個是推遲的原因月經推遲的一些原因到底有哪些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女性朋友們出現一些月經推遲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一般在一個禮拜之內也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