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療法治小兒疾病
1、健脾法 處方:補脾、摩腹各5分鐘,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補脾:脾穴在拇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自指尖推至指根為補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攏,按順時針方向,揉摩整個腹部。 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處。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兒俯臥,醫(yī)者用雙手拇指指腹與食、中二指捏緊脊柱皮膚,邊捏拿邊向前推進,自長強穴損壞至大椎穴為1遍,每次3~5遍。為了加強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處方:清肺、平肝、補脾、清天河水各5分鐘。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無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為清肝,亦稱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醫(yī)者食中二指并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稱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勻,向前推動,不可歪斜。 3、安神法 處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鐘,搗小天心50次,揉摩兩手十指面2分鐘。 【操作方法】 揉摩兩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兒十指指腹面,按順時針方向揉之。然后將兒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無名三指并攏,輕輕而有節(jié)奏地叩拍督脈,自大椎向下經(jīng)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鐘,在相當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處方:揉二馬30分鐘至1小時。 【操作方法】 二馬穴在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頭之間的凹陷中。揉二馬是將患兒小指屈曲于掌心,醫(yī)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 以下情況不能按摩: 1.流感、乙腦、腦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傳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 3.某些慢性炎癥如四肢關節(jié)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及肺病的人。 5.惡性腫瘤、惡性貧血、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虛弱的人。 6.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積的皮膚病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 8.小兒體質(zhì)嫩弱,5歲以下的,除四肢、腹、背可輕按摩外,其他部位均忌重按或擰、拿。 1.預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將雙掌對合,來回快速搓摩,使之發(fā)熱,然后迅速推擦小兒面頰20~30次,注意用力應輕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適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鐘,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1分鐘,揉外勞宮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竅,固表通陽,預防感冒和支氣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應注意保持室內(nèi)溫暖,施畢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囑小兒仰臥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臍上4寸)3分鐘,摩腹3分鐘;然后改為坐位,施搓摩脅肋2分鐘;最后取俯臥位,在小兒背腰部捏脊3~5遍,重點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髕骨下緣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1分鐘。本法能健脾益胃,增進食欲,強身健體,促進發(fā)育。一般在空腹時施術操作,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
女人選擇25歲生孩子 有四點好處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的時候就會結婚,然后生孩子,但是有的女人會婚后選擇不考慮要孩子,等了三十幾歲的時候再去要寶寶的,可是女
-
孕期乳房的小秘密在懷孕期間的話,身體肯定也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就像一些乳房方面的變化,或者是肚子上面那些變化的,那么在懷孕期間的話,一
-
到了預產(chǎn)期還沒發(fā)動 孕后期要做好三件事好不容易熬到了快生寶寶的時候,每天都在算著日子,但是到了預產(chǎn)期以后,小寶寶還是沒有動靜,那么這個時候到底應該怎么辦?如果
-
卵巢早衰還會懷孕嗎 不及時治療很難懷孕想讓自己盡快的懷孕,那么一定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一些卵巢早衰的,那么這個時候會不會出現(xiàn)
-
月經(jīng)推遲10天正常嗎 這9個是推遲的原因月經(jīng)推遲的一些原因到底有哪些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女性朋友們出現(xiàn)一些月經(jīng)推遲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一般在一個禮拜之內(nèi)也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