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做生活中的強者
教育家韓鳳珍說:“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信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信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信心。”而自信,從來都是強者的專利。強者總是擁有足夠的自信,弱者總是缺少起碼的自信。因此,教育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其實也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使孩子成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
作為孩子主要教育者的家長,我們如何做才能確保孩子成為充滿自信的強者?孩子不小心跌倒了,我們就趕緊跑過去扶他起來;孩子把扣子系錯了,我們就趕緊幫他重系;孩子在搭積木,眼看積木房子就快倒了,我們就趕緊幫他扶穩積木;孩子的小手臟了,我們就趕緊幫他洗;孩子鞋帶開了,我們就趕緊幫他系……如果我們總是這樣“眼明手快”“服務周到”,那么永遠也不要指望孩子成為強者,因為這種“熱情善意”的包辦代替,無疑是在降低孩子的自信:“這件事你做不好,你不行!”育兒作家娜奧米·阿爾多特告訴我們:“真正的自信得益于‘我能行’的信念。當孩子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家長就務必時刻提醒自己:除非他提出要求,否則不要隨便幫助他。”所以切記,成就強者的首要條件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堅信“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要讓孩子在正路上闖,不能老讓他們像小雞似的躲在老母雞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輩子沒出息的!”著名學者朱自清曾經如是說。
除了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去做分內的事,還要讓孩子適當幫我們做些事。其實,請孩子幫忙非常容易,因為孩子個個都是巴不得為我們效勞的熱心腸,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他們從不把提供幫助當成負擔,而是當成樂趣,當成扮演“小大人”的游戲。至于有些孩子隨著慢慢長大反而越來越懶、越來越不自立不自強了,那就不得不“歸功于”家長的勤快。家長在孩子有幫忙做事的積極性的時候,總是要么不忍心、要么不放心讓孩子做,孩子的熱情和興趣受到打擊,自卑伴著惰性便在不知不覺中被家長的勤快養成了,等到有一天孩子終于長大了,家長開始真正需要他的幫助時,孩子也懶得管了。所以,要想讓孩子充當“小大人”的肯擔當、肯負責的熱情和積極性不斷升溫而不是降溫,從而讓孩子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培養責任心、建立自信心,我們不僅要懂得激發孩子樂于助人的意愿,更要學會坦然、欣然地接受孩子的幫助。當孩子要刷碗時,不要把他推開;當孩子要掃地時,不要奪走他手里的笤帚;當孩子要拎起一個口袋時,不要拒絕遞給他……總之,我們要學會忍心、放心、開心地接受孩子的幫助,這樣才更有助于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實現和自信心的確立。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