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兒童怎樣跨過入學門檻
學齡兒童怎樣跨過入學門檻?面對陌生的環境和相對緊張的學習生活,許多孩子在入學初期往往表現出種種的不適應,家長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寶寶做好入學準備呢?
家長有哪些錯誤認識?
不少家長面對幼兒入學初期所表現出來的不適應,簡單地將原因歸結為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所限,沒有意識到自身對幼小銜接的消極態度。據了解,家長主要存在以下錯誤認識:
1.輕描淡寫,漠不關心
有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或是自身素質所限,不注重自身與幼兒的心靈溝通與交流,不關注幼兒在園期間的發展變化,不配合教師所開展的主題活動,不參與幼兒園舉辦的專題家長會,更不和幼兒聊任何有關入學的話題。這就使幼兒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重視與關懷,更談不上主動發展了。
2.簡單粗暴,施加壓力
個別家長不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把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歸結為調皮搗蛋,經常用簡單粗暴的語言嚇唬幼兒:“一天到晚就知道調皮搗蛋,我不管你,到時候老師會好好收拾你。”“連十分鐘也坐不住,到時候你就等著讓老師罰站吧!”聽到這些語言,幼兒對小學還有什么向往與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懼與不安了。
3.重視知識,忽視習慣
很多家長認為幼兒的入學準備就是提前認字、學習拼音、學習英語、學會算題等知識技能,卻忽視了對幼兒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更忽視了諸如觀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的有關知識技能,反而降低了學習興趣,不利于入學后的學習興趣激發與能力的持續發展。
從哪幾方面入手做好幼小銜接?
家長普遍存在的這些問題,無形中會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無法與幼兒園形成有效的家園教育合力。建議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激發幼兒的入學愿望
茶余飯后,家人要經常和幼兒討論有關入學的話題,激發其對小學學習生活的向往。如:“上小學以后能學到很多知識呢!到時候你各方面表現優秀,還會被評上少先隊員,戴上紅領巾呢!”如果確定了要去的學校,可以利用周末帶幼兒去參觀小學的校舍,以減少對小學的陌生感。對于入學的一些相關問題,既不能簡單粗暴,更不能不懂裝懂,而是要對孩子進行積極、正面引導,讓幼兒從心底產生上小學的強烈愿望。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幼兒選擇圖文并茂、以圖畫為主的圖畫書,讓幼兒在畫面和故事內容的吸引下逐漸喜歡上讀書,在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進行隨機識字和游戲識字。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入學后的知識學習和理解能力都是極大的幫助。大班下學期老師會有意識地為幼兒布置一些簡單的書面作業,家長不要一味包辦,讓孩子練習自己記作業并獨立完成作業,會為入學后的家庭作業完成打下扎實的基礎。
3.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入學前的知識準備要積累,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更重要。家長要有意識培養幼兒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安排作息時間,教育幼兒要有紀律意識,遵守各種規則。在家中可為幼兒創設一方屬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引導他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這對于其自理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