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容易引發親子沖突?
孩子的健康護理是一定不能忽視的,很多的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和孩子的相處也是都很關注的,有時也是會出現親子沖突的,那哪些行為容易引發親子沖突?
沒時間陪孩子
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物質生活,不少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他們很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折紙、玩拼圖、做游戲、看書、聊天;因為各種壓力,他們搪塞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也沒有時間和孩子共同探討“為什么下雨后樹上的蝸牛會比原來多”一類的話題。
這類父母往往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就會越來越少,自然不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了。而父母知識面的狹窄、對孩子的問題缺乏興趣和耐心,也會壓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推斷和創新能力。
所以,無論多忙,爸爸媽媽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存在。因此,要騰出一點時間,非常投入地和孩子做他喜歡的事、盡興玩耍,共享童年、共同成長,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是愛他們的、有什么話都發自內心地想跟爸爸媽媽說。
說話不算數
說話不算數的家長在我們身邊也不少,曾經答應周末帶孩子去海洋館、科技館、去爬山或者看電影,結果總以工作忙、有事等理由一推再推,難以兌現承諾。
喜歡打“承諾牌”的家長,是希望以物質獎勵刺激孩子進步。然而,爸爸媽媽的“說得到做不到”,很容易使自己在孩子面前失去了誠信,最終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希望借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也化為泡影。爸爸媽媽的做法等于允許孩子“答應別人的事情可以不做”,這恰恰為孩子學習“誠信”提供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有可能使孩子長大以后也容易對朋友和身邊的人失信。
一個被孩子喜歡的爸爸媽媽,首先應該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而信賴的前提之一就是能說到做到。對孩子做出任何承諾,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只有那些合理的、自己有能力做到的要求,才能答應孩子;否則,應耐心地和孩子研究出一個可行的辦法再許諾。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