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讓孩子全托的兩大“污點”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讓孩子上全托學校,認為這樣能從小培養孩子,鍛煉孩子,但是全托學校真的有那么好嗎?有沒有什么“污點”呢?
全托是寄宿制幼兒園的稱謂。由于國外沒有全托,國內也沒有相關的發展性研究,對全托的利弊判斷也是眾說紛紜,尤其是心理發展方面,這給父母的選擇造成很大的不便。雖然父母有充分的理由(有些是對的,比如對自理能力的培養)來說服自己,但畢竟一生就這么一次,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在選擇時權衡和斟酌是必要的。
對幼兒和父母來說,全托只是在家庭剝奪、同伴交往和學校控制上存在差異,對應的有關全托對幼兒心理現狀和心理發展的消極影響也由此決定。根據心理健康的統計學和社會文化定義,我們可以忽略全日制幼兒園正常教學給孩子心理造成的潛在危害,重點凸現全托的影響。
1、人格癥結
發生機制:入學初和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幼兒的分離焦慮、生理和心理的無力感,象時刻懸在幼小心頭的利劍,并成為埋在部分同學人格潛層的炸彈,只要外界條件允許就會爆炸。在心理學界有關早期情感經歷對以后的預測和解釋的理論集中體現在精神分析學派上,其有效性已被心理診斷和矯治臨床所證實。
由于幼兒的親子依戀水平很高,且時間概念沒有或模糊,他們時時期待父母的到來,最后變得無望。再加上幼兒階段心理和生理發展水平差異很大,部分幼兒并不能完成老師給施加的教育干預任務,無力感體驗特別強烈。脫離學校以后他們會對自己的成長經歷和體驗進行家庭拋棄和自己內部因素的歸因,極力回避和補償這種缺失,使行為帶有癥結基調,并形成人格價值眼鏡,一旦條件滿足,他們就在精神上炫目。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際空間越來越狹小,使觸發癥結并轉化為心理和行為障礙的誘因遭遇幾率越來越大,回避和預防癥結的產生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發生時段:未來他們脫離基礎教育以后。
表征預測:人格機構中情緒和情感的極化,精神障礙。
危害指數:★★★★★
2、行為退行
發生機制:幼兒園的老師永遠保持童心四溢的職業行為特質,他們會不自覺地在生活和教學表達形式上投射出來,加之幼兒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之間,缺少不同年齡和行為樣板供效仿。幼兒的年齡和行為定向的最近發展區的空間被壓縮,行為風格被定格,使他們表現出和全日制孩子相比更幼稚。
在這種最初的外表行為退行的同時,他們的內部認知模式和心理需求也同步退行,并逐漸演化為退行基調――行為退行人格化。他們在與父母或社會上的人接觸時傾向于使用嬰幼兒的反應模式來表達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覺到沒有跨出自己的舒適區。而成人在評價孩子時本能地帶有欣賞娃娃心理反應,尤其是父母還會感覺到寶寶與自己的心理距離更近,對他們的行為給予默認和支持,強化了他們的退行反應。
全托的慣常單一的特殊經歷作為一種印刻可以固化到他們的認知體系中,當他們以后受到情感沖擊或情境相似時,就會啟動這種行為退行來保護自己,應付情境變化。由于他們的行為不符合年齡特點,外界會給予負面評價,這又會加劇他們的行為退行。
表征預測:心理年齡滯后,對父母撒嬌、玩具、服飾和語言等行為幼兒化,用孩子的行為方式作反應。
發生時段:初中以后。
危害指數:★★★★☆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