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面對并協助寶寶度過逆反期
不少家長提到寶寶逆反期都頭疼,"你不讓他干什么,他偏要干什么"是這個時期寶寶們的特征。面對逆反期寶寶,家長要做的是協助,而不是糾正。
專家告訴家長,孩子并不是專門和父母對著干,他們只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逆反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期
一般寶寶的逆反期是從1歲半開始到3歲,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有自己的主意,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黃繹霖認為,與其稱之為逆反期,不如稱之為"自我意識建立期"、"探索沖動期"或"自強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是通過種種行為的嘗試來感知這個世界,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是寶寶心理發展、自我價值體系建構的關鍵期。家長如果在這個時期不理解或無端呵斥、指責寶寶,容易使寶寶形成自我認同感模糊、自卑或內疚感重的性格。
正確解讀寶寶的"沖動行為"
"到處亂動"是逆反期孩子探索世界的唯一途徑。
黃繹霖說,0~6歲是嬰幼兒心智成長的關鍵期,是承載嬰幼兒大腦神經網絡復雜龐大通路的建構期,孩子在不斷的"倒騰"中接受不同的刺激,來激活腦細胞的突觸連接,使"體驗-記憶-技能"的大腦循環運轉。換句話說,孩子必須通過親身體驗和經歷為自己積累經驗,使腦細胞形成穩固的連接,儲存在記憶庫中,從而成為自己的一種技能。
在孩子的眼里,什么都可以玩,什么都是玩具,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新奇--"馬桶的水去哪了?飲水機的水是怎么流的?我一定要去試試!"作為父母,首先要正確解讀寶寶的"沖動行為",然后才能想辦法去引導他。
孩子需要協助而不是糾正
家長首先要明確孩子"叛逆"不是錯,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是要跟家長對著干的。所以,家長要協助寶寶學會用更好的方法來表達,而不是糾錯。
怎樣引導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呢?建議家長把平時習慣用的"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轉化成"要"這樣、"要"那樣,把"不可以"變成"可以".
當我們跟寶寶說不許動的時候,就等于在跟他說"不許學",剝奪了寶寶探索的機會和學習權利,捆住了寶寶的大腦和手腳。
家長請這樣做:把"寶貝,不要拿那個杯子"轉化成"寶貝,把那個杯子遞給媽媽,謝謝",把"寶貝,別動那些東西"轉化成"寶貝,幫媽媽把它們放進盒子里,謝謝".
用簡單和正面的語言指引孩子行動的方向。比如說"寶寶,媽媽想要你現在吃飯"、"寶寶,媽媽想要你在家跟我一起玩"要比"寶寶,你不要吃飯的時候看電視了"和"你不要出去玩!"好得多。跟孩子說"我需要你這樣做"這句話的力量和對孩子行為的影響,遠遠超過"你不要干什么".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