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獨立寶寶 七招提高寶寶自理能力
隨著經濟條件的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早已步入了富裕、富足的生活。于是乎,家庭里面的小寶寶成為了“眾星拱月”般的存在。寶寶們越來越過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父母越來越依賴。今天,小編就要要告訴大家如何才能夠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1.把握習慣養成的時間段
據有關專業機構的信息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也就是說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已經養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父母只要適當把握了和時間和機會,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擁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三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四歲的孩子可以自端碗吃飯,五歲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脫衣服一樣,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就能做好。
2.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
每個人都有童年,但每個人對童年的記憶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會一生都記得父親幫助他把一個大箱子抬進自己的房間,從些他有了屬于自己的書柜。孩子學著收拾房間,并且整理衣服和書籍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幫助他鼓勵他,而不是嘲笑他保是阻止他這么做。最聰明的父母永遠都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最愚蠢的父母總是用懷疑的目光看孩子。因此,當你的孩子出現了很糟糕的處理能力時,請問問自己有沒有責任。
3.為孩子創造自理機會
聰明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會,因此,聰明的父母也就給了孩子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經驗。比如,父母告訴孩子他們要出差,可能有幾天不在家,這幾天需要孩子自己來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然后告訴孩子冰箱里有食物,常用物品都放在哪兒,給孩子一個獨自在家自理生活的發機會。而不是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或是干脆請一個臨時保姆來照顧孩子。更多的時候,父母只要給孩子提供機會就行了,而不需要你來怎么教會他做。
4.讓孩子樹立自我服務的意識
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號,也不是讓孩子掌握幾種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天天堅持。因此,爸爸媽媽除了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愿意堅持以外,更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不是幫爸爸媽媽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間,不妨說:“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間了”,而盡量少說:“真棒,能幫媽媽做家務了”。如果孩子撒嬌,不愿意自己做的時候,也要堅持到底,讓他明白他長大了,以前爸爸媽媽幫他做的事情現在該他自己做了。
5.營造寬松的氛圍,學會耐心等待
成長需要時間。孩子們可能拿著筷子卻夾不起飯菜;可能想穿衣服卻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親近某個伙伴,卻被別人討厭;再或者想下棋,卻亂走一氣。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們需要的時間。當他嘗試的時候,等著他,鼓勵他。如果遇到早上趕著上班,那么請早點叫孩子起床,給他充足的時間。當他苦惱的時候安慰他,幫助他。當他進步的時候,表揚他,激勵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會成長得很好。
6.要求積少成多,讓孩子逐步獨立
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難度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安排一個進度表,一樣一樣地學,逐漸增多。比如可以先學自己用勺吃飯,做到不灑出來;再學自己端飯、添飯,讓孩子知道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合適的量;接著是端湯、使用筷子……這樣,孩子就漸漸能獨立完成進餐的所有活動。
7.教給孩子必要的方法
個人事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褲子就需要先看褲子的前后,坐下來,把腿伸進褲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別人協商,想辦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搶;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應的規則。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方法引導是必要的。
父母們應該教會寶寶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與擔當。從小經受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寶寶身心良好健康地成長。小編也在這里祝愿寶寶們都能夠學會擔當、學會獨立!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