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對孩子說“不”易早不易遲
為什么對孩子說“不”易早不易遲呢?現在的家長總是不遺余力地滿足孩子,給他們能力范圍內最好的一切, “百依百順”就是一種父母對孩子失去理智的愛——溺愛。可是小編想說:在“無理的要求”前提下,我們不止要對孩子勇敢說“不”,而且說的越早越好。這是對孩子不良言行給予的拒絕和糾正,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
孩子的成長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所以心理上更是要具備“強化”與“負強化”的雙重碰撞。所謂“負強化”,就是在孩子成長中對他說“不”,讓他有痛哭一番的經歷……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所有的孩子都會慢慢感知你的反應和態度,只要你夠堅決。規則的建立往往是先從家規開始,最初認同家里的規矩,再循序漸進地認同社會規范。父親的引導,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
不要怕你對孩子說了“不”字,孩子會因此討厭你;也不要覺得惡狠狠的雙眼盯著孩子說“不”,孩子就會乖乖束手就擒。
“不”, 和善而堅定,它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回答,而且是一種教養策略。如何說“不”,孩子才愿意聽?
首先,說的“不”要有道理
的確是危及安全的、對孩子有難以承受的損害的,以及肯定給他人造成較大干擾的情況,你才能講得理直氣壯。如果只是你的個人偏好,那孩子很可能不服氣。
比如媽媽拿水果刀切水果,孩子對這類的尖銳刀具突然特別感興趣執意要玩,不給還大哭大鬧,在他們還沒有預感危險的能力時,作為監護人的你就要堅決的說“不”;可是一個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你嫌棄他穿的慢以此來拒絕他的熱情,為何不信任他們有能力把衣服穿好?
第二,給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
在管理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是矯枉過正的。在大人們眼里,小孩子就應該玩玩具,拿日常用品啊、翻抽屜啊都屬于“不務正業”,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要我說,想讓孩子聽話,就得給他足夠的“可以”。可樂瓶可以玩,柜子可以翻,媽媽的包可以動,爸爸的鞋子可以穿。
自由和約束是共存的,沒有自由的約束是不成立的。可以做的隨便,不可以做的就是不可以,孩子才能辨明是非,才會“聽話”。
第三,家長以身作則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孩子接受了,也會以同樣的標準反過來要求你。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你不想讓孩子玩手機ipad,可是自己卻當著他們的面玩游戲,孩子就會反問:為什么你可以玩啊?在他們簡單的世界里,規則是人人平等的。
第四、延遲滿足,堅定執行
除了堅決和孩子說“不”,你也可以試試延遲滿足。
溫馨提示:“能不能對孩子說不?”是很多當了媽之后都會糾結的。一直以來,這個問題各類專家也是意見不一,有些人提倡盡量滿足(尤其在小月齡段),不能挫傷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安全感;有些人提倡是非分明,覺得家長不說“不”,會寵溺孩子,影響他們以后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但不管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輕易說不,但對不合理的要求堅決地說“不”。 “出名要趁早”的話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也要趁早。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