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前必須給孩子立下規矩嗎
六歲前必須給孩子立下規矩嗎?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六歲前的寶寶正處在各種意識發展階段,是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制定規矩來約束孩子,任由孩子的自由發展,甚至不懂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是否會傷害別人,那么長大后也是一個沒有規矩,為所欲為的人,所以今天就聊聊孩子的規矩。
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么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后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下面一起來看看6歲前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規矩一
孩子有怎樣的行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在幼兒園里跟小朋友搶東西,小朋友不給,他就開始打小朋友,還說道:“你要是不給我,我就讓我哥哥把你變成殘疾!”……樂樂這樣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為。
這一類的孩子喜歡采用暴力的手段,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來實現自己的愿望。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樂樂以后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后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比如媽媽可以問:“樂樂現在知道錯了,那么以后要玩小朋友的玩具,應該怎么做呢?”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引導,在這樣的環境中,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并給他立下這條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已經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已經發生了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長大后,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規矩二
6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樂樂一樣,總是說:“媽媽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媽媽牽著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別人拿走了,樂樂就會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并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這種物權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
規矩三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自己玩耍的時候總喜歡亂扔玩具,玩厭了就屁顛屁顛地拋開,等著媽媽幫他收拾殘局。很多媽媽們都不會說什么,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收拾,幫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實6歲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寵愛和遷就,讓他失去了鍛煉自己的機會。不妨就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收拾書桌等等,讓他學會從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
這樣的規則能讓孩子學會照顧環境,最終形成的是對環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養。而且孩子在對東西進行歸位的同時,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書桌的過程中,他可以自己決定什么東西要放在哪里,這樣對他的創造力也有所幫助。長大后,無論孩子到了什么環境,他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誰先拿到誰先用后來者必須等
規矩四
在家里,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什么事情都讓著孩子,飯先給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長這樣的一味謙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著我,我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大后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并且時時遵守“先來后到”的規則,比如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嘗到沒有菜吃的后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后到”的習慣。
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并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不可以打斷別人說話
規矩五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么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讓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后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寶寶在睡覺,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寶寶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后再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做錯事要道歉
規矩六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并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6歲前
溫馨提示:六歲前的孩子處于學齡前兒童,他們在幼兒園和學前班已經學習了很多東西,懂得了一點規矩,是意識形態形成的初期,這時候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時候,我們家長必須給孩子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減少對孩子的溺愛,嚴格要求孩子認真地遵守,孩子只有在嚴格的限制中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