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親子時光寶寶身心健康
六成0至3歲寶寶由祖輩照看
本市93.7%的家庭認為,3歲之前是兒童感知、語言、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近九成的家庭希望,孩子在3歲之前,就能接受教育培養。但在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擔當主要日常看護者的帶養人中,61.3%的祖輩看護者、帶養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僅為12.7%。
此外,在0至3歲嬰幼兒家庭中,每月愿意支出并承擔300元及以上的教育培養費用的比例達到44.3%。
[專家說法]祖輩照看寶寶弊端不容小覷
雖然由祖輩照看寶寶,可以排解老人的孤獨心理。但其中所帶來的隱患也不容小覷。祖輩對兒孫們的過分溺愛,會阻礙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延緩孩子獨立意識和獨立行為的發展。祖輩們的世界觀會隔代傳播,以至于增加兒童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接受難度。祖愛孫偏于“慈”、“寬”、“容”,而父愛子則偏于“嚴”,這種教育支點的分歧,很容易導致親子隔閡,疏遠兒童與父母的關系。
[專家支招]年輕媽媽如何與寶寶多相處
1、適當延長母乳喂養時間。母乳完全可以滿足新生兒從出生到6個月以前生長發育的需要。母乳喂養不但能增強孩子的抵抗力,還能促進母嬰之間的親子交流;
2、善于利用“邊角”時間交流。可以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途中找些話題與他聊天、回答他的問題;臨睡前,應陪孩子上床,講些小故事或生活常識;
3、分配給孩子一些家務活。做晚飯時,鼓勵孩子在廚房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剝毛豆等,不但可以邊干活、邊陪孩子聊天,還能夠鍛煉孩子的手指靈活度;
4、節假日以孩子為核心。節假日、雙休日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帶孩子去參與一些親子活動,比如親子班等,在活動中促進與孩子的交流;
5、“親子交流”父親也可參與。孩子的成長中,父愛也不可忽視。如果媽媽們實在忙得抽不開身,爸爸們就應該挑起親子重任了,與寶寶多多交流。
相關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