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大的孩子更有潛力
奶奶帶大的孩子更有天賦
“任何一個父母都愛說:奶奶只會寵壞孫子。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俄羅斯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塔季揚娜·季霍米羅娃如是說。她先在莫斯科市內一家私立學校進行研究,從一年級和二年級共抽取30名學生,對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智力進行了測試,所取得的結果使她大吃一驚。
結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帶大的孩子,其創造潛力要高出40%!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方式比同齡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別出心裁的解決辦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決途徑,而這些正是天才們所具備的特點。
不過潛力歸潛力,這些由奶奶帶大的寶貝孫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樣,比由父母帶大的孩子低10%。這可不意味著他們比后者笨,而是說明他們學習起來要困難一些,比較難適應學校制訂的教學大綱。
這兩個結果都還需要作進一步驗證。說不定在學生都來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學校里情況又有所不同?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羅娃又到市郊去隨便找了一所中學進行調查。
參加這次試驗的有180名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還有他們的奶奶和父母。結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創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齡人28%。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些退休老人是怎樣賦予孫子們天賦的呢?
“縱容”出創造力
塔季揚娜·季霍米羅娃認為這是教育方法問題。因為調查表明:奶奶們比父母更經常夸孩子,給他們充分的選擇和自我表現空間,對他們總是有求必應,干什么都由著他們的性子,恰恰是這種“縱容”有助于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而父母的嚴格要求和動輒懲罰的嚴厲教育方法卻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法只會扼殺了孩子的天賦。
就算這樣吧,那智力高低又算是怎么回事呢?難道奶奶們真的使孫子的智力變低下了?謝天謝地,絕不是這么回事。在莫斯科郊外的這所中學里,由“奶奶”和“父母”所大的孩子都表現出相當的智力水平。可有意思的是,心理學家得出結論:一個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堅持的“軟性”教育法對智力無補,但在父母的調教下智力卻相當“發達”。他們的嚴要求,他們的監督,對孩子思維能力的長進都能起到一種催化作用。不過也不要盲目樂觀,因為孩子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與遺傳有關,同后天教育相比占去61%的比重。而且,即使孩子的智力不算高,也還是可以補救的,關鍵是不能讓孩子的腦力勞動放任自流,應該給它指出方向。比如說已經得到證實,過多的獨立行動和對信息毫無選擇的接受都有損智力:當孩子整天盯著電視屏幕,他們的大腦便不再工作,信息也就變成類似口香糖等供咀嚼的東西,已經不是精神食糧。很有必要幫孩子安排好自由時間和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精選。
只是不能矯枉過正。因為最好的教育方法也都有它們的兩面性,一方面能提高智力,另一方面是對一個人的天賦和個性萌芽的肆意踐踏。
別強迫奶奶改變帶孩子的態度
所以說,孩子盡管放心大膽地交給奶奶去看管,就由他們去溺愛好了,這讓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對待的同時也能找到些許平衡。可如果家里要沒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當當奶奶,有時候也用用“軟性”教育方法。至于那些認為奶奶的“放任自流”完全毀了孩子的父母,建議他們盡管忙也別不管孩子的教育。
可以讓他們參加一些小組的活動,給他們買一些一定得看的書,為他們想出一些應盡的義務,帶他們到博物館去走走。季霍米羅娃還警告說:完全沒有必要去改變奶奶對孫子的態度,因為正是她們在對孩子的天賦施加51%的影響。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