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性格可影響孩子壽命
說到長壽秘訣,人們總是老生常談,諸如飲食節制和定期鍛煉等良好生活習慣。但美國一項調查總結出一些長壽人士的性格共性,發現性格外向也能助人長壽。
性格外向善社交
這一研究由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和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的科學家共同開展。最新一期《美國老年醫學會會刊》載文刊登了研究報告。
考慮到百歲老人年事已高,為順利完成整個研究過程,研究人員并未直接研究百歲老人,而是退而求其次,追蹤調查246名百歲老人的子女。他們的平均年齡也高達75歲。
負責這項調查的托馬斯·珀爾斯博士說,研究顯示長壽老人的子女與普通人相比性格更外向,“他們通常更善社交,容易建立友誼,把友誼視作‘安全人際網絡’”。不難發現,長壽女性更能與他人產生共鳴,善于與人合作,這樣一旦她們有難,就能獲得多方支援。
珀爾斯說,研究顯示長壽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略有差異。女性更平易近人,不過男性在這方面沒有過人之處。但他們在思想開放程度和盡責程度上不相上下。
“如果一個人性格開朗,則更易廣交好友,也就更會照顧自己,”珀爾斯說,因此也更容易渡過難關。
神經堅強少壓力
研究還發現,長壽人士不僅在社交上更勝一籌,他們的精神也更為放松,這使他們更善于應對壓力。
研究結果顯示,長壽男女的神經敏感程度弱于普通人。珀爾斯認為這種特質使他們面臨壓力時更從容不迫。
他說,研究顯示壓力會增加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如果人們沒那么敏感,處理壓力時能比敏感的人更有效”。
有趣的是,一些傳統觀念上對長壽有利的特質,比如自律和思想開放等,在研究中并無體現。事實上,許多“老頑固”固守自己的生活哲學,仍然長壽。
珀爾斯總結研究結果時說:“多社交、少緊張有利健康。這一研究也表明,當我們分析影響長壽的內部基因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時,也不能忽視性格因素。”
改變性格多出游
雖然性格對壽命如此重要,但性格是否能改變卻是心理學界經久不衰的辯論話題,至今尚無定論。
另一項研究顯示,子女無法左右的母親性格可能對他們是否長壽產生影響。研究人員調查了近2.8萬名挪威母親,發現如果母親性格焦慮、心情抑郁、脾氣暴躁,她們傾向于讓孩子吃下大量巧克力、碳酸飲料和薄餅等不健康食品。由于人們即使成年也很難改掉童年時養成的飲食惡習,因此他們更可能短壽。
但珀爾斯指出,那些既不開朗也不善于處理壓力的人不必灰心,因為作出一點小小改變就能延長壽命。
他說,人們可以增加出游,這樣就能自然而然結識“旅友”,然后慢慢嘗試變得開朗。另外,“如果你不是生來就能抗壓,那就想出辦法解壓……也許鍛煉身體或是多陪伴家人就能奏效。”
性格外向善社交
這一研究由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新英格蘭百歲老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和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的科學家共同開展。最新一期《美國老年醫學會會刊》載文刊登了研究報告。
考慮到百歲老人年事已高,為順利完成整個研究過程,研究人員并未直接研究百歲老人,而是退而求其次,追蹤調查246名百歲老人的子女。他們的平均年齡也高達75歲。
負責這項調查的托馬斯·珀爾斯博士說,研究顯示長壽老人的子女與普通人相比性格更外向,“他們通常更善社交,容易建立友誼,把友誼視作‘安全人際網絡’”。不難發現,長壽女性更能與他人產生共鳴,善于與人合作,這樣一旦她們有難,就能獲得多方支援。
珀爾斯說,研究顯示長壽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略有差異。女性更平易近人,不過男性在這方面沒有過人之處。但他們在思想開放程度和盡責程度上不相上下。
“如果一個人性格開朗,則更易廣交好友,也就更會照顧自己,”珀爾斯說,因此也更容易渡過難關。
神經堅強少壓力
研究還發現,長壽人士不僅在社交上更勝一籌,他們的精神也更為放松,這使他們更善于應對壓力。
研究結果顯示,長壽男女的神經敏感程度弱于普通人。珀爾斯認為這種特質使他們面臨壓力時更從容不迫。
他說,研究顯示壓力會增加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如果人們沒那么敏感,處理壓力時能比敏感的人更有效”。
有趣的是,一些傳統觀念上對長壽有利的特質,比如自律和思想開放等,在研究中并無體現。事實上,許多“老頑固”固守自己的生活哲學,仍然長壽。
珀爾斯總結研究結果時說:“多社交、少緊張有利健康。這一研究也表明,當我們分析影響長壽的內部基因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時,也不能忽視性格因素。”
改變性格多出游
雖然性格對壽命如此重要,但性格是否能改變卻是心理學界經久不衰的辯論話題,至今尚無定論。
另一項研究顯示,子女無法左右的母親性格可能對他們是否長壽產生影響。研究人員調查了近2.8萬名挪威母親,發現如果母親性格焦慮、心情抑郁、脾氣暴躁,她們傾向于讓孩子吃下大量巧克力、碳酸飲料和薄餅等不健康食品。由于人們即使成年也很難改掉童年時養成的飲食惡習,因此他們更可能短壽。
但珀爾斯指出,那些既不開朗也不善于處理壓力的人不必灰心,因為作出一點小小改變就能延長壽命。
他說,人們可以增加出游,這樣就能自然而然結識“旅友”,然后慢慢嘗試變得開朗。另外,“如果你不是生來就能抗壓,那就想出辦法解壓……也許鍛煉身體或是多陪伴家人就能奏效。”
相關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