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貝“好動手”嗎?
當然也不排除孩子在無法控制憤怒情緒、無法應付內外挫折時,會采取打人、咬人、把人推倒的做法。所以,我們要在理解此類行為的基礎上,努力減少或消除這種現象的發生。
為什么?
從生理狀況來看。當孩子體內的某些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不平衡時,內分泌發生變化,或對某種食物過敏,都會使兒童的行為變得沖動而容易“動手”或“動口”。沖動行為的產生,與兒童發育水平有關系,當一個孩子發育水平不夠,神經系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及動作的力量,從而表現為好動手。
從心理狀況來看。當孩子有很強的交往愿望卻又得不到滿足時,也會動手,這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交往需要語言,我們發現好動手的孩子往往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比如玲玲經常推別人,搶別人的玩具,或者干脆咬別人,其實玲玲長得很瘦小,一點兒也不兇。原因就是她已經1歲9個月了,除了會喊“爸爸”、“媽媽”,什么話都不會說。玲玲身上出現的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不能用語言表達和交流,于是就會采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
從親子交往來看。兒童好動手的行為與家長、父母的教養態度有密切的交互關系,且不說家長本身的行為會成為兒童的榜樣;家長對兒童的愿望、需求不能給予正確地理解和滿足,也可以成為兒童好動手的重要原因。
怎么辦?
首先家長不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大驚小怪,但是,需要提醒孩子改變這種表達方式,否則形成習慣就會變成行為問題。如何改變這種表達方式呢?
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允許孩子自由活動、自由表達的環境,家長要接受孩子的行為和情感,學會觀察和理解孩子產生行為的原因。
不要建立起“打人”、“壞孩子”這些詞語與他們行為的聯系;但是要逐漸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去玩一玩別的游戲。
多給孩子讀書、講故事,培養他們聽覺學習的能力,盡可能讓孩子學著大人說話,以培養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他們的不適宜行為也會減少。 此外,注意調整孩子飲食,減少有糖飲料和含有色素的食品,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懲罰。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