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到幸福的基礎是什么
幾年前,中國高教驚爆馬加爵事件。大學生馬加爵非常鎮定地殘殺了他的幾個室友后逃逸,最終被繩之以法。馬加爵臨死之前寫了一封信,詳細地分析了自己,并特地提到了父母對他人格的影響。馬加爵的父母從來沒有跟他玩耍過,在馬加爵的印象當中,父母從來都是嚴厲斥責的形象。馬加爵說,在他一生當中,父母和他談話最長的一次也沒有超過十分鐘。很多人談到自己的父母都有感動、親切、慈祥、溫暖的感覺。但他沒有。
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冊的第一條定律就是溝通交流。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
手冊特意強調要全家人一起吃飯。換句話說,就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飯。
做飯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不僅僅針對孩子。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一種飯叫做“母親的味道”。許多成年人,尤其是在重要部門任職﹑從事危險工作的成年人,在事業上遭受到打擊以后,都樂于回到家里,像小時候一樣,吃一頓母親做的飯。這種方法比找心理咨詢師更有效。因為母親做的這頓飯會讓他有回到童年的感覺。回到最安全的家庭溫暖中,他會立刻從金錢、事業的困惑中跳出來,一些重大的選擇都會變得簡單。
家長可以去努力勤奮地工作,但是,要以充滿自信的狀態,不能打亂正常的生活節奏,更不能連做飯、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工作緊張到這種程度,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對工作產生恐懼心理。工作是為生活服務的,不是人生的目的。決不能本末倒置。
在日本的教育手冊里首先談到的是心理——交流和溝通;第二個講的是吃飯——一家人的祥和感;接下來提到的就是法制了——家里的規矩是為誰定的。很多的家長以為規矩只是限制孩子的,自己可以不守規矩,這是不正確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守規矩。
情景再現
6歲的孩子想讓媽媽給自己買電腦,媽媽說:“那你是想天天玩呢,還是星期六星期天玩?”
孩子想,如果天天玩,媽媽就不會給我買電腦。能讓我星期六星期天玩,媽媽已經很寬容了。要是真天天玩,我也太過分了。
于是,孩子說:“媽媽,我星期六、星期天玩。”
媽媽接著說:“那你是從早上玩到晚上呢,還是定個時間段呢?”
孩子馬上說:“那我定時間。”
媽媽問:“一天幾個小時?”
“嗯……”,孩子遲疑了一會。“三個小時……兩個小時?”
你越是尊重孩子,他就越自尊,這是相互的。這個時候繼續跟孩子討論,他自己就會選擇正確的路了。
實際上,孩子們是最說話算數的、孩子們是最認真的,是最受信用的,也是最容易養成習慣,最容易守規矩的。所以,大家一起定規矩﹑一起守規矩是很重要的。
關于指責。在美國,曾經有一個家長,孩子回到家,她給孩子畫了一個太陽,孩子就說:“媽,這不是太陽,這是O(字母O)。”母親一怒之下把學校告上法庭:“誰讓你們教他字母的?你們教了字母,小孩連太陽都想象不出來了。”這就是教育理念的巨大區別。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展現,讓孩子的得到認可,需要家長的寬容。營養﹑陽光﹑水分,這些條件才是父母應該給的,而指責是最后一個,你只能在最小的比例上斟酌再三地給予一部分。
日本的家庭教育手冊的第一條定律就是溝通交流。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
手冊特意強調要全家人一起吃飯。換句話說,就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飯。
做飯會影響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不僅僅針對孩子。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一種飯叫做“母親的味道”。許多成年人,尤其是在重要部門任職﹑從事危險工作的成年人,在事業上遭受到打擊以后,都樂于回到家里,像小時候一樣,吃一頓母親做的飯。這種方法比找心理咨詢師更有效。因為母親做的這頓飯會讓他有回到童年的感覺。回到最安全的家庭溫暖中,他會立刻從金錢、事業的困惑中跳出來,一些重大的選擇都會變得簡單。
家長可以去努力勤奮地工作,但是,要以充滿自信的狀態,不能打亂正常的生活節奏,更不能連做飯、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工作緊張到這種程度,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對工作產生恐懼心理。工作是為生活服務的,不是人生的目的。決不能本末倒置。
在日本的教育手冊里首先談到的是心理——交流和溝通;第二個講的是吃飯——一家人的祥和感;接下來提到的就是法制了——家里的規矩是為誰定的。很多的家長以為規矩只是限制孩子的,自己可以不守規矩,這是不正確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守規矩。
情景再現
6歲的孩子想讓媽媽給自己買電腦,媽媽說:“那你是想天天玩呢,還是星期六星期天玩?”
孩子想,如果天天玩,媽媽就不會給我買電腦。能讓我星期六星期天玩,媽媽已經很寬容了。要是真天天玩,我也太過分了。
于是,孩子說:“媽媽,我星期六、星期天玩。”
媽媽接著說:“那你是從早上玩到晚上呢,還是定個時間段呢?”
孩子馬上說:“那我定時間。”
媽媽問:“一天幾個小時?”
“嗯……”,孩子遲疑了一會。“三個小時……兩個小時?”
你越是尊重孩子,他就越自尊,這是相互的。這個時候繼續跟孩子討論,他自己就會選擇正確的路了。
實際上,孩子們是最說話算數的、孩子們是最認真的,是最受信用的,也是最容易養成習慣,最容易守規矩的。所以,大家一起定規矩﹑一起守規矩是很重要的。
關于指責。在美國,曾經有一個家長,孩子回到家,她給孩子畫了一個太陽,孩子就說:“媽,這不是太陽,這是O(字母O)。”母親一怒之下把學校告上法庭:“誰讓你們教他字母的?你們教了字母,小孩連太陽都想象不出來了。”這就是教育理念的巨大區別。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展現,讓孩子的得到認可,需要家長的寬容。營養﹑陽光﹑水分,這些條件才是父母應該給的,而指責是最后一個,你只能在最小的比例上斟酌再三地給予一部分。
相關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