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么樣的自由
提問:每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自由和愛,但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往往又會按自己的意愿、憑著自己的情緒去對待孩子。該給予自由的時候卻牢牢控制,該給予愛的時候卻給他傷害。父母該怎樣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呢?
回答:給孩子自由和愛是比較寬泛、比較抽象的概念,在真實的教育行動中可以有千萬種表現方式,因為教育是一種情境性的實踐工作。同樣的行為可能在這個情境中是恰當的,但到了另外一個情境卻變得很糟糕。在這里,我也只能講幾點比較普遍的做法,具體的還需要父母們在真實情境中發揮智慧,機智處理。
自己的事情讓我做一做
我們都知道,生活習慣的養成過程,就是一個獨立性發展的過程。無論吃飯穿衣,還是疊被子、洗手帕,一開始,孩子都可能做不好;吃飯時飯粒灑了一地,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可是,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通過自己的體驗、實踐、思考成長起來的。既然沒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長,那我們就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學著做吧。
自己的想法讓我說一說
愛問愛說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斷地問、不斷地說中逐步理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識的。因此,如果孩子有自己裝飾房間的想法,就不妨讓他說一說;如果全家想外出游玩,就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對著你喋喋不休,請花些時間聽孩子訴說,因為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閃光。在成人的耐心傾聽中,孩子找到的是勇氣與自信。
自己的設想讓我試一試 孩子在各類活動中都喜歡自由地想象。同樣的玩具,玩出不一樣的花樣,同樣的操作,采用不一樣的途徑,孩子津津樂道于自己的發現,從自己的創造成果中感到莫大的快樂。可這樣就有可能弄臟家里潔凈的地面,拆壞新買的玩具,給大人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愛孩子的父母,如果僅僅為“怕麻煩”、“浪費時間”而簡單粗暴地訓斥孩子,指令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應怎樣做,用所謂的愛來限制、約束孩子,使孩子無所適從,那么,孩子怎能自由地發展呢?
回答:給孩子自由和愛是比較寬泛、比較抽象的概念,在真實的教育行動中可以有千萬種表現方式,因為教育是一種情境性的實踐工作。同樣的行為可能在這個情境中是恰當的,但到了另外一個情境卻變得很糟糕。在這里,我也只能講幾點比較普遍的做法,具體的還需要父母們在真實情境中發揮智慧,機智處理。
自己的事情讓我做一做
我們都知道,生活習慣的養成過程,就是一個獨立性發展的過程。無論吃飯穿衣,還是疊被子、洗手帕,一開始,孩子都可能做不好;吃飯時飯粒灑了一地,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可是,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通過自己的體驗、實踐、思考成長起來的。既然沒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長,那我們就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學著做吧。
自己的想法讓我說一說
愛問愛說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斷地問、不斷地說中逐步理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識的。因此,如果孩子有自己裝飾房間的想法,就不妨讓他說一說;如果全家想外出游玩,就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對著你喋喋不休,請花些時間聽孩子訴說,因為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閃光。在成人的耐心傾聽中,孩子找到的是勇氣與自信。
自己的設想讓我試一試 孩子在各類活動中都喜歡自由地想象。同樣的玩具,玩出不一樣的花樣,同樣的操作,采用不一樣的途徑,孩子津津樂道于自己的發現,從自己的創造成果中感到莫大的快樂。可這樣就有可能弄臟家里潔凈的地面,拆壞新買的玩具,給大人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愛孩子的父母,如果僅僅為“怕麻煩”、“浪費時間”而簡單粗暴地訓斥孩子,指令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應怎樣做,用所謂的愛來限制、約束孩子,使孩子無所適從,那么,孩子怎能自由地發展呢?
相關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