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讀書郎入學有點慌
日前,為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福州各小學完成了新生的報名工作,家長們則為孩子的入學準備忙得團團轉。記者了解到,多數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入學準備,但是重點都放在“知識準備”上,孩子的心理準備也能兼顧到,而其他方面如作息、吃飯、學習等方面的習慣養成上,還準備得不夠充分,甚至認識不足。隨機調查顯示:24位受訪的家長中,所有家長都表示:早在新生報名工作之前,就發動許多“知識行動”,如給孩子增大識字量、做數學游戲等。這個結果,教育專家不怎么滿意,專家指出,事實上,習慣養成,才是小學入學最重要的準備。
現象1 忙!——家長陪著熟悉環境
8月20日至22日,記者走訪福州教院一附小、二附小等多所小學發現,完成新生報名工作,不僅孩子們興奮,家長們也興奮不已。
黃先生和妻子帶著女兒辦理完報名手續,就忙著帶女兒在校園里四處走動,福州教院二附小等多所校園里,到處是類似的場景。校園里人頭攢動,家長忙著教孩子認教室、認廁所、認回家的路。
福州教院一附小低年級教育專家胡元華說,現在學校都鼓勵家長在入學前帶孩子去熟悉一下學校以及周圍的環境,其目的是緩解可能存在的緊張與恐懼,在心理上為入學做好準備。
現象2 重!——“知識準備”早早謀劃
其實,在心理準備之前,家長們給孩子進行的“知識準備”競賽早已悄悄展開。
黃先生說,很多有經驗的家長告訴他,小學知識量比幼兒園增加很多,提前學“深”一點,對孩子有好處,因此在報名前,早就經常帶女兒逛書店。
福州教院二附小教導主任林晟與黃先生有共識,他的女兒今年也要成為一年級新生,在此之前,他也開始有意無意間幫助孩子增加識字量。“看見廣告牌上的字就會隨口教她認,晚上給她講故事書上的內容,然后讓她復述。”
記者在福州教院一附小等4所小學門口做了一個隨機調查,24位受訪家長中,100%的家長認為知識準備很重要,并表示,早在新生報名工作之前,就發動許多“知識行動”,如給孩子增大識字量、做數學游戲等。
現象3 輕!——“習慣養成”拋在一邊
上述隨機調查還顯示:孩子的習慣養成未受重視,24位家長中,只有2位家長表示嚴格調整了孩子的作息時間以適應小學生活。
身為教育者的林晟承認,現在多數家長對入學準備主要集中在“知識準備”上,忽略了作息時間調整等其他方面,“我就是一個例子。”林晟說,“帶孩子去旅游剛回來,旅游作息時間很混亂,晚上11點也沒睡,現在作息仍然沒調過來。”
而黃先生雖然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卻執行不力,“小孩晚上有時10點才睡,早上8點才起床,有時候想讓她高興,也沒那么嚴格,沒做好,沒做好……”
這些家長“本末倒置”!
多數小學新生家長重“知識準備”輕“習慣養成”遭到教育專家批評。
胡元華表示,入學準備不僅僅只包括心理上、知識上的準備,一些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如作息、吃飯、學習習慣等)都非常重要。事實上,被家長們忽略的“習慣養成”,恰恰是最重要的入學準備。
很多低年級教育專家與胡志華持相同觀點,專家們認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遠大于知識準備,關系到日后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
福州教院二附小資深老師說,從近期目標來講,習慣養成是小學階段所有目標實現的保證。一是在心理方面,是注意力持久的保證;二是作業、考試上準確性與成功率的保證;再者隨著年歲增長進入高年級,作業強度也會增加,習慣養成是適應高強度學習的保證?吹酶L遠些,在這個學習型社會,不是你開學比別人多學一點,就能夠一直保持優勢,“學習延續力”的養成才是核心競爭力,而“習慣養成”(如每天閱讀的習慣)正是“學習延續力”的基礎保障。
現象1 忙!——家長陪著熟悉環境
8月20日至22日,記者走訪福州教院一附小、二附小等多所小學發現,完成新生報名工作,不僅孩子們興奮,家長們也興奮不已。
黃先生和妻子帶著女兒辦理完報名手續,就忙著帶女兒在校園里四處走動,福州教院二附小等多所校園里,到處是類似的場景。校園里人頭攢動,家長忙著教孩子認教室、認廁所、認回家的路。
福州教院一附小低年級教育專家胡元華說,現在學校都鼓勵家長在入學前帶孩子去熟悉一下學校以及周圍的環境,其目的是緩解可能存在的緊張與恐懼,在心理上為入學做好準備。
現象2 重!——“知識準備”早早謀劃
其實,在心理準備之前,家長們給孩子進行的“知識準備”競賽早已悄悄展開。
黃先生說,很多有經驗的家長告訴他,小學知識量比幼兒園增加很多,提前學“深”一點,對孩子有好處,因此在報名前,早就經常帶女兒逛書店。
福州教院二附小教導主任林晟與黃先生有共識,他的女兒今年也要成為一年級新生,在此之前,他也開始有意無意間幫助孩子增加識字量。“看見廣告牌上的字就會隨口教她認,晚上給她講故事書上的內容,然后讓她復述。”
記者在福州教院一附小等4所小學門口做了一個隨機調查,24位受訪家長中,100%的家長認為知識準備很重要,并表示,早在新生報名工作之前,就發動許多“知識行動”,如給孩子增大識字量、做數學游戲等。
現象3 輕!——“習慣養成”拋在一邊
上述隨機調查還顯示:孩子的習慣養成未受重視,24位家長中,只有2位家長表示嚴格調整了孩子的作息時間以適應小學生活。
身為教育者的林晟承認,現在多數家長對入學準備主要集中在“知識準備”上,忽略了作息時間調整等其他方面,“我就是一個例子。”林晟說,“帶孩子去旅游剛回來,旅游作息時間很混亂,晚上11點也沒睡,現在作息仍然沒調過來。”
而黃先生雖然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卻執行不力,“小孩晚上有時10點才睡,早上8點才起床,有時候想讓她高興,也沒那么嚴格,沒做好,沒做好……”
這些家長“本末倒置”!
多數小學新生家長重“知識準備”輕“習慣養成”遭到教育專家批評。
胡元華表示,入學準備不僅僅只包括心理上、知識上的準備,一些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如作息、吃飯、學習習慣等)都非常重要。事實上,被家長們忽略的“習慣養成”,恰恰是最重要的入學準備。
很多低年級教育專家與胡志華持相同觀點,專家們認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遠大于知識準備,關系到日后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
福州教院二附小資深老師說,從近期目標來講,習慣養成是小學階段所有目標實現的保證。一是在心理方面,是注意力持久的保證;二是作業、考試上準確性與成功率的保證;再者隨著年歲增長進入高年級,作業強度也會增加,習慣養成是適應高強度學習的保證?吹酶L遠些,在這個學習型社會,不是你開學比別人多學一點,就能夠一直保持優勢,“學習延續力”的養成才是核心競爭力,而“習慣養成”(如每天閱讀的習慣)正是“學習延續力”的基礎保障。
相關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