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氣” 爸媽怎么做?
家里來了小客人,寶寶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看的緊緊地,誰動跟誰急;和別的小朋友做游戲,沒一會兒就演變成一場“玩具爭奪戰(zhàn)”……
寶寶突然變成了小氣鬼,像個小哨兵似的保衛(wèi)著屬于自己的一切東西。他經(jīng)常是蠻橫的拒絕、威脅別人不要拿他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搶奪的方式拿回自己的所愛。
“小氣”背后的原因
進入兩歲以后,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他非常注重“什么是你的”和“什么是我的”,并以此來確認自我的邊界。在這種情況下,“分享”常讓寶寶感覺到“失去”或者“被侵犯”。出于這種不安全感,寶寶們常常極力捍衛(wèi)自己的所有權(quán),如果這種愿望不被理解,他們會更加的不安,更加激烈的拒絕分享。
面對寶寶的“小氣” 爸媽該怎么做?
1、尊重寶寶的所有權(quán)
尊重寶寶的“物權(quán)”,無論是玩具、食物還是書籍,只要是許諾給寶寶的,就由寶寶來支配,讓他相信自己真正擁有自己的東西,而擁有的表現(xiàn)是“自由支配”,可以決定是否分享。分享是以“擁有”為前提的,沒有人可以分享自己還沒有擁有的東西,沒有這種“擁有感”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而是父母的支配。強制的“大方”會使寶寶難過、生氣、產(chǎn)生危機感。這種方式會剝奪孩子的需求,讓他感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間接的影響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媽媽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在寶寶不肯分享玩具給小朋友的時候斥責他,“自私”、“小氣”這些字眼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也反向強化了這種行為模式,使他的行為變得更加小氣。
2、為寶寶做出示范
身教重于言傳。引導(dǎo)寶寶學(xué)會分享,家長首先要是真心樂于分享的人,在日常的小事中,潛移默化的將分享的概念傳達給孩子,比如當寶寶玩弄大人的筆記本的時候,可以對他說:“這些都是媽媽的東西,媽媽愿意和你分享”;再比如當寶寶想要玩別人的玩具時,我們可以鼓勵寶寶(或暫時代替寶寶)問那個人:“你愿意和我分享嗎?”。這樣的經(jīng)歷多了,寶寶就會認識到:東西固然是屬于我的,也是可以分享的。
3、分階段進行分享訓(xùn)練
第一階段,通過在家中和寶寶玩游戲,讓寶寶相信玩具分享后能夠重新回到自己手里。如:向他借走一樣玩具答應(yīng)他5分鐘后還給他。慢慢寶寶就會知道東西是暫時離開自己,過一會兒就回來的。
第二階段,引導(dǎo)寶寶嘗試和小朋友們進行交換玩具的游戲。如大家交換玩具3分鐘后歸還,讓寶寶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別人的玩具,也不會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進一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并使他體會到分享的價值和快樂。最后,組織寶寶們做集體活動,游戲最好選擇需要團體協(xié)作的項目,如一起搭積木。在游戲過程中,鼓勵并引導(dǎo)孩子們自行協(xié)商出分享的規(guī)則,從中體會出合作互利分享的好處。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xí)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xí)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xué),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xué)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jīng)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xué)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xué)齡前兒童容易出現(xiàn)一
-
孩子愛發(fā)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diào)理孩子愛發(fā)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dǎo)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