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太無私孩子更自私?
阿海最近非常苦惱,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私,有好吃的都霸著自己吃,自己的玩具從來都不肯和表哥們一起玩,幼兒園老師更向他反映說,為了爭玩具,他和小朋友們打架。“我真不懂,我和他媽媽對孩子都是無私的,什么都問問他要不要,但為什么他卻那么自私,什么都要留給自己呢?”
父母的無私讓孩子不懂付出
記者采訪中發現,阿海的苦惱其實也困擾著不少家長。幼教專家何老師對記者說,兒童產生自私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兒童天生的利己傾向。在兒童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兒童往往單純地確定“我即世界”,這種自我中心雖隨時間和經歷的推移,逐漸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
而像阿海的孩子所出現的自私行為,則是阿海對孩子無私的愛造成的。何老師分析,現代的獨生子女,統統處于4:2:1氛圍,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呵護使他們的自我意識觀念增強,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檔的玩具,家中一切必須以他的情緒變化和要求為中心,如果達不到要求,動則耍脾氣,家長一見家中的“小皇帝”抖脾氣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聽從孩子,這就是滋長兒童自私觀念的溫床。
不能對孩子予取予求
何老師說,防止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一方面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另一方面是父母要把握好對孩子寵愛的度,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予取予求。
“對兒童,家長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獨自一個享用,而是主動與他人分享,在家務上,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父母干點什么。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關心別人的習慣,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家長要學會讓孩子承擔義務。”何老師說。
言傳身教糾正自私行為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自私行為,父母要及時尋找方法給予糾正。包括幫助孩子增強利他的價值觀,又或者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感受自私行為的惡劣后果。而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是至關重要。
“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替別人著想。”何老師最后提醒家長們。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