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愛要敢于說“不”
好家長=90%溫柔+10%的冷峻。教會孩子分辨是與非只是第一步,還要讓他們知道該“是”不“是”的時候是要承擔后果的,也要讓孩子接受一定的懲罰,承認自己的過失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著名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孫云曉有一次到江蘇金壇講課,近萬人聽完課后緩慢地退場。等到所有人都離開后,一位媽媽開口咨詢讓他驚訝萬分:這位媽媽已經離家出走半個多月了。原因卻是自己不僅管不了孩子,還被孩子打。
“以前家長最著急的是孩子離家出走了,現在是家長被孩子逼得離家出走了。家長畏懼孩子,這樣的家長是失敗的家長,這樣的教育是徹底失敗的教育。”孫云曉說。
掌握更多的知識,擁有更豐富的信息,70后、80后們比他們之前的任何一代家長都更加重視家庭教育。他們在回溯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后,對傳統的教育進行了徹底的批判,一些西方的教育理論被很多家長視為教子“圣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決定一個孩子的成敗在于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自信的孩子才能成功”……
“我們在強調尊重孩子的過程中,又走進了一個重表揚、輕批評的誤區”,孫云曉說:“我從來都不反對父母表揚孩子,教育其實就應該是一個找出孩子優點的過程,但是,表揚并不是唯一和全部,與表揚相對的批評,與獎勵相對的懲戒,對于每個人,尤其是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他看來,只有表揚沒有批評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會使孩子經不起挫折,不敢承擔責任。經不起批評的孩子是脆弱的,“愛孩子就要敢于對孩子說‘不’。”
家長失去權威孩子就失去榜樣
好家長=90%溫柔+10%的冷峻
“從小對孩子說‘不行’或‘可以’的意義在于,讓他在認識人生與世界之初,就明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讓孩子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孫云曉說。
讓孩子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只是在孩子面前說出多少個“不”,而是正確的事情一定要堅持,錯誤的事情要堅決反對。“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起權威。”孫云曉說,“權威不是專制,而是一種人格的力量。有權威的父母能在孩子迷茫時,‘斷喝一聲’給孩子指出正確的方向。”
田洪媛是一位北京的家長,兒子小澤跟她講起了學校里剛剛發生的一件事。
小澤有個同學很霸道,一次這個孩子打了另一位同學,被老師批評了。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師把孩子的家長請到學校。
沒想到,這位媽媽見到孩子正在挨批,不問青紅皂白就跟老師大吵大鬧,最后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指著老師說:“誰也不能欺負我兒子,誰欺負他我就讓誰好看!”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