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適合孩子的方式減壓
我們可以協助孩子因應壓力,教導孩子面對壓力時可采行的策略;也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增強對壓力的敏感度與承載能力。這些方式雖然可以彈性調整使用于不同的年齡層,但是它們都需要父母親陪孩子一同體驗、學習——每個孩子適用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唯有真正去嘗試并作適當的調整,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減壓步驟一:照顧孩子的身體
平時宜維持規律的睡眠與飲食習慣,若在壓力下出現飲食與睡眠習慣的改變,要留意并咨詢醫師,這是否仍在孩子健康的承受范圍。
規律、科學的體能運動,可加強孩子在面對壓力時的身體承載度,降低因壓力所引起的身體反應。跑步、舞蹈、走路、體操、騎腳踏車等,均能伸展主要的肌肉群。所以,若是孩子平時僅喜歡靜態的游戲,記得拉拉他聽聽音樂動一動,或是假日時定期到戶外活動筋骨。
減壓步驟二:關心孩子的情緒感受
鼓勵孩子用“語言”而非“動作”來表達情緒。以“我不開心”、“我很生氣”替代丟擲物品、對自己或他人的肢體攻擊。若孩子需要用身體釋放他的怒意,打沙包、跑步,都是可以采取的策略。
父母親要了解的是,情緒的釋放在壓力管理上是很重要的一步,積聚了過多的情緒只會造成更重的壓力負擔。而理性的問題解決模式,常在安全的情緒釋放后才能有效的運作——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覺得孩子“懂得”該怎么做,卻還是做不到的原因之一。
列出孩子與父母的“擔心清單”。如果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計劃、安排,那么陪孩子列出事件清單(每周或每日),并分析事件的重要性與優先順序,且在完成時把事件自清單中劃除,給予自己肯定的正向對話。
養成正向對話與幽默的語言、思考習慣。若發現孩子出現負向的自我對話,如“我不行,這好難”、“大家都討厭我”,可引導孩子用別的方式自我回應,如“這真的好難,但是我可以試試看”、“有些人討厭我,可是更多人喜歡我”等。和孩子一起看喜劇、聽好笑的笑話,培養自我解嘲但保有自尊自信、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思考習慣。
減壓步驟三:巧妙的生活管理
排定休息時間,在學習的空當給孩子一個擁抱、一點鼓勵。
不只是在課程學習上訂立合宜的目標,在生活適應上也應給予適宜的期待。有的孩子對陌生情境的適應度高,但有的孩子需要較長的預告、準備期。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特質及能力的優勢與限制所在,而提供給孩子的是對生活的挑戰,而非做不到的負擔。
每天與孩子獨處一小段時間,即使是短短的10分鐘都好。在這個時間里,給他全然的自主與接納,由孩子決定這段時間中的活動。
最后,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父母親也需要妥善處理自己的壓力,別把孩子當作壓力的宣泄口或是心理治療師。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整自己的工作量、把陪伴孩子的時間單純化,盡量避免把在公司中的工作、疲倦、壓力感受帶回家里,在公司與家里之間找一個緩沖的時間與空間。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