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早慧孩子的身心健康
早慧孩子的一切教育從胎教開始。我建議在懷孕和喂養的兩年里,在職母親帶薪在家胎教,親自喂養。這樣,母親就沒有必要放下幼兒,讓退休的長輩看管。“兒要自養,谷要自種。”這兩年愉快、健康的母子親密接觸對于培養孩子陽光、聰明的品質尤為重要。這是所有人才在整個人生中的最基礎的愛心體驗。一個母親放下幼兒,爭做先進,半年也不見自家的骨肉……這樣失職的母親不值得效仿。
亞裔的孩子不是因為特別聰明而進天才學校,而是父母的早期教育方法得當,使得他們在學習能力上超前。所以,小天才不必因此有優越感。就像愛迪生所說:“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我們可以誕生許多學術天才,但我們缺少的就是那關鍵的、創造性的“1%的靈感”。“1%的靈感”或許是社會實踐參與的崇高緊迫感,如:解放在無電黑暗中摸索的全人類;或許是像愛因斯坦那樣會拉小提琴的觸類旁通;或許是四處奔波地爭取政府研究資金的活動能力;或許是協調合作者提供重要數據的社交能力;或許是以多種外語得到充分資料的信息處理能力……這有關質的飛躍關鍵性的一分之差使中國沒法多誕生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這里的天才學校經過考試,擇優錄取。但是,一些本地美國人并不像華人那么注重“重點學校”“天才學校”。他們讓孩子順其自然。在一個3個小孩的家庭中,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能力上超前,他們就讓這孩子去考天才學校,其他孩子就進一般性的公立學校。
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的春天里,中國誕生了一些“科技天才”。結果,其中的幾個天才痛苦地夭折了。在學智上的突飛猛進并不說明他們是情商、財商、體商上全面超常的超人。頂著公眾輿論大期望的炒作壓力,他們郁悶,出家。我們的一些學術天才誕生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依賴的封閉環境里。在“學校—家庭”兩點組成的象牙塔里,他們失去了那決定性的“1%的靈感”。
這樣,我們的學術天才冬天里赤腳走在雪地里;因思考問題撞在大樹上;因極端專注而鉆牛角尖,七竅生煙,甚至發泄被壓抑的暴力。幾年前,我讀到一篇報道說:香港一位來美國求學的鋼琴才子懷疑他導師的頭腦里藏著重要軟件,固執地把他無辜的導師弄死去取出軟件。在1991年,愛荷華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盧剛因為忌妒同系另一個中國人的才華、人緣和待遇,竟開槍打死了這無辜的中國同學山林華,連同物理系三位著名的美國教授、副校長、校長助理。十分鐘內,盧剛槍殺了6個人,美國各界對此極為震驚。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