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學習分享悲傷
很多爸爸媽媽都不敢教給孩子說一些不快樂的詞語,尤其是當親人去世離開更不愿意跟孩子講這些 難過而沉重的話題。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還是要親歷種種悲傷和痛苦。與其讓孩子一下子經歷,不如讓孩子從小就慢慢體會這些悲傷。所以我們不用顧忌孩子 不能理解這些,要鼓勵孩子學習分享“悲傷”。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預防研究中心的歐文·桑德勒及其同事曾撰文提及如何幫助悲傷的兒童。
他們指出,兒童會在生活中逐漸意識到會有專門的詞語對應他們所經歷的各種情緒:若有親人亡故,兒童不得不開始認識到悲傷的意味,或者說,開始感性地定義“悲傷”一詞。
或許小孩子并不能真正懂得死亡的含義,他們期望逝去之物再次歸來。當孩子再長大一些,他們或許會明白入葬者永不會復活,或許還會明白什么是墳墓。但事實上,大多數兒童并不懂得什么是成人所說的“悲痛”及“哀傷”。
哀傷是何物,是何感?我們會感到空虛及對逝者的不舍,感到失去了一份世間的安全感。兒童亦有此感。若關愛他們的人逝去,孩子們會感到失去了生活中長期持續的一種必然性。他們能意識到這便是悲傷嗎?他們是否真正了解這些詞匯背后的含義?
歐文·桑德勒指出,我們有必要幫助兒童知曉這些情緒的名稱。此外,兒童應明白不要擔心“悲傷”這種情緒,不要懼怕生活中隨之產生的諸多變化。
家長應告知兒童,感到悲傷十分正常,而不時困惑、偶爾發怒、有時睡不著覺同樣也正常。
他們應該明白,這些情緒存在的強度并非長久,甚至會來去匆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情緒,但表達悲傷的方法卻是大同小異。
家長們應當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情緒,不應只在孩子悲傷后進行安慰,還應教育孩子如何面對悲傷,并用適宜兒童理解的語言轉述自己的經驗。
我們在教給孩子什么是悲傷的同時,還要教給孩子如何把悲傷轉化成前進的力量。
相關文章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