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兩歲前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成長環境,給孩子創造合適的生長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可是該如何建立適合養育孩子的環境呢?
孩子兩歲前最需要安全感
給寶寶頻繁換環境究竟好不好?新爸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教育專家給新爸媽們提出了建議。
心理學專家認為,父母是孩子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而另一方面,無論從遺傳學還是“后天影響論”的角度來說,父母都是養育孩子的最佳人選。“孩子非常需要 父母的時間其實并不多,而這種需要也正是對于親子感情的呼喚,陪伴寶寶一同成長,其中的歡樂與艱辛,會給父母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因此年輕的父母不要把孩子 推給老人帶。”
兩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他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確認“我是可愛的”,任何需要幫助和關注的 時候都能得到積極的回應,就會建立“爸爸媽媽很愛我,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別人”的觀念。頻繁換環境和看護者,則可能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導致日后孩 子沒有自信心,很難相信周圍的人。
另外,嬰幼兒對于環境的改變看似無所謂,其實是很敏感的。
偶爾給寶寶換換環境,可以給孩子大腦帶來新鮮感的刺激,有助于孩子智力成長。如果太頻繁,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會造成隱患,如水土不服、乍冷乍暖等等,在心理上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定感。
為孩子找到“安全島”
對于迫不得已要將孩子寄養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的新爸媽來說,想辦法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島”是一個權宜之計。
什么是“安全島”呢?據專家介紹,家長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一個長久陪伴型的玩具,對于女孩子來說,“安全島”可以是一個娃娃或毛絨玩具,對于 男孩子來說,“安全島”可以是一個小彈弓,或者是任何喜歡的東西。這種玩具可以在孩子突然面臨新環境的時候給他以安全感。
保持固定生活習慣
雖然孩子有可能一段時期內在一個地方生活,但如果家長能夠盡量讓孩子保持既有的生活習慣,可以減輕孩子對新環境的不適癥狀。如孩子平時用慣的小鬧鐘、小枕頭、小被子可隨身攜帶,這樣雖然“大環境”變了,小環境還是能給他一種一貫性的感覺。
教養方式達成一致
對于孩子來說,最忌諱的就是經常更換教養者,如果一個人一種方法模式,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矛盾感。因此如果孩子迫不得已要到處住住,家長一定要就某些問題與家人達成一致,并堅決貫徹執行。 文/馮秋瑜
“姐姐你知道嗎?爸爸說,我有三個家呢。”今年3歲的琳琳對記者說。“這里是爸爸媽媽的家,有時候我會去潮汕奶奶的家,有時候我還會去安徽外婆的家。” 記者采訪發現,由于現代社會人口流動性的增大,很多年輕父母自己的家在一個城市,而夫妻雙方的老家又各自在不同的城市。為了老人照顧孩子的方便,小寶寶有 時候就成了“空中飛人”。
給寶寶頻繁換環境究竟好不好呢?新爸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千里之外的母愛飛來飛去的寶寶
阿晴,女兒5歲
感言:女兒很多“人生第一次”我都不在身邊
我的女兒今年5歲,在她滿一周歲的時候,我就把她送到寧波的娘家給她的外公外婆帶,以后的日子就聚少離多了。
每逢暑假寒假,我媽就帶她坐飛機來住;平常我和女兒在電腦上聊天?粗陔娔X那頭跳著新學的舞、彈著新學的鋼琴曲,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對于她,我太愧疚了,她那么多的“人生第一次”我都沒有陪在她身邊,只能讓她感受千里之外的母愛!
小曼,寶寶四個月
感言:大人辛苦,孩子受累
我和公公婆婆在一起住,白天婆婆能幫忙帶孩子,晚上就自己全帶。我爸爸媽媽也很想看看寶寶,所以有時候我就帶著寶寶兩邊走,我們大人辛苦,寶寶的作息也因為這樣“飛來飛去”不穩定,令我和我老公也挺頭大。
安娜,寶寶8個月
感言:真怕見到時他不讓我抱
我們夫妻在廣州,婆家在清遠,娘家在順德。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我就上班了,沒有給寶寶喂過母乳,而且寶寶一直是婆婆帶著。我們夫妻只能兩個星期回去一趟,真的很累。寶寶現在8個月,就要開始認生了,真怕見到時他不讓我抱。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一
-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理孩子愛發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