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長 單親孩子易有“三明治”性格
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畸形”的幾率更大,兒童心理專家如是介紹說,專家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有“三明治”性格,因而單親家庭的家長更是要多費心教育孩子。
據(jù)調(diào)查,我國離婚率近年來迅速攀升,離婚率位居全國第三的廣州市已經(jīng)達到20%左右,而在離婚家庭中67%帶有子女。單親家庭已經(jīng)不是極少數(shù),寧要獨身的艱難,不要遷就的痛苦,已經(jīng)成為當代的一種價值取向。然而,人們通常還把單親家庭作為弱勢群體來看待,而把單親子女作為問題子女的代名詞。面對單親家庭教育的種種困難,家長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避免一些教育誤區(qū)。
鄧先生和妻子在兒子小剛6歲時離婚了,小剛被判給了母親。不幸的是,母親在他小學2年級時因病撒手人寰,小剛又回到了父親身邊。父子倆相依為命,對鄧先生來說本應(yīng)是生活的寄托和希望,但沒想到,兒子卻和他疏遠起來。“兒子從小就很內(nèi)向,現(xiàn)在話更少了。我也總想爺倆兒能好好聊聊,聽他講講自己和學校的事。”但兒子的冷漠讓他感到心寒。同時,鄧先生發(fā)現(xiàn),和同齡人相比,兒子做事情更為極端、任性。
長大后,小剛成了一個“三明治”式的人,最外層像爸爸,中間層像媽媽,底層像小孩。更讓鄧先生不解的是,兒子對女孩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情緒。
形成了“三明治”性格 很明顯,父母的離異和母親的早逝帶給小剛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他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和家庭環(huán)境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父母離異之初,孩子通常會壓抑自己的很多情緒,并且在潛意識中想把這些事情拋出腦外。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他的性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定格在父母離異的時候,很難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地發(fā)展。
同時,母親去世后,由于和爸爸相處的時間較長,兒子的情感很容易由“戀母”變成“戀父”。有這樣情結(jié)的孩子長大后和女性交往特別困難,卻和男性有一種微妙的、精神上的相通,于是,他們沉醉在自己“柏拉圖”式的人生中。但他和父親之間的隔閡卻始終無法消除,認為“他根本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還是以小剛為例,這種“三明治”式的性格正是由于單親家庭所導(dǎo)致的。小剛童年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一個缺少母愛的環(huán)境里,所以他會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給自己當起了母親。和爸爸的相處,又使他覺得自己“應(yīng)該有個男人的樣子”。于是,他只得在最外層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中間層卻又脫離不了母親的特質(zhì),也就是變得比較女性化。同時,由于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在父母離異時停滯下來,會時不時呈現(xiàn)出孩子單純、幼稚的一面。 學會和兒子分享感受 同樣是男人,單身男人的瀟灑和單親爸爸的艱辛形成了強烈反差。當?shù)之攱尩纳钭尡砻鎴詮姷陌职中闹谐錆M了苦惱和委屈。下面的一些指導(dǎo),也許能幫助單親爸爸更好了解兒子,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首先,父親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把離異的真正原因告訴兒子,并和他分享自己的感受,而不要瞞著懂事的孩子,否則兒子的思想很容易定格在父母離異初期。其次,教兒子多向別的男人學習怎樣做男子漢,同時自己也要多和兒子交流,把陽剛之氣“傳遞”給他。最后,要想讓兒子結(jié)束這種“三明治”性格,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早結(jié)束單身生活,給兒子一個健全的母愛。有些孩子會反對和擔心父親再婚,這是自然現(xiàn)象。父親可以和孩子溝通,也可以通過一些親友來疏導(dǎo)孩子,但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總是自責,要用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影響孩子。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長這些壞習慣竟會毀掉孩子一生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有哪些壞的習慣,孩子就肯定跟著學,例如家長罵人,孩子也會學著罵人,所以我們
-
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怎么辦我們經(jīng)常聽說一些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的事件,家庭暴力屢禁不止,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讓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扭曲,孩
-
保護孩子健康 拒絕家庭暴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很多的溢出的,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
-
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處理方法我們非常的注重兒童的身體健康,其實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問題,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齡前兒童容易出現(xiàn)一
-
孩子愛發(fā)脾氣怎么辦 對癥進行調(diào)理孩子愛發(fā)脾氣怎么辦?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的脾氣比較大,脾氣太大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導(dǎo)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