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的腿好痛?
“成長痛”為發生在學齡前后的小孩,一種莫名的肢體疼痛。當孩子有疼痛的時候,家長可給予安撫安慰、按摩,或是涂抹酸痛藥膏、口服止痛藥都可減輕癥狀。但如果痛的頻率太密集,或是局部有紅腫熱痛、行動不便、伴隨發燒等癥狀時,最好盡快請醫生診治。
在兒科門診中,時常有父母帶小孩來,抱怨小孩子的大腿或小腿有模糊奇怪的疼痛,甚至痛到哭鬧不安,有時爸爸媽媽自行擦擦藥膏或是安慰安慰,一會兒又好了。隔天又好好的活蹦亂跳,照樣可以去上學或玩耍。但是幾天或是幾個禮拜之后又發作起來,實在讓為人父母者擔心不已。回想最近又沒有受傷也沒有跌倒,怎樣會這樣呢?會不會有什么毛病?難道是長了什么東西?
“成長痛”以小女生居多
上面所描述的就是成長痛常見的現象。所謂“成長痛”是一種發生在學齡前后,大約三到十二歲左右的正常小朋友,一種莫名的肢體疼痛,它是除了頭痛、肚子痛外,小孩子最常抱怨的疼痛之一,通常以女孩子發生較多。根據文獻報告,大約有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小孩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問題。
然而“成長痛”這個名詞有點不符合實際的情形,因為成長的本身并不會造成疼痛,而且這種毛病主要發生在小學三年級前的小孩,而不是發生在生長最旺盛的青春期。另外也沒有證據顯示,骨骼的生長和成長痛有什么關系,但由于這個名詞很容易被父母所接受和了解,也就繼續被沿用了。
就癥狀而言,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成長痛是發生在下午和晚上,疼痛部位大多是發生在兩側的下肢,以支撐體重的肌肉為主,如大腿前側肌肉、膝蓋、和小腿后側肌肉居多。發作時小孩子并不會發燒,局部也沒有紅、腫、熱的現象,疼痛的時間可維持數分鐘到一小時左右,至于疼痛發作的頻率和位置并不固定。
記錄疼痛時間和位置
其實造成成長痛的原因并不清楚,但如果仔細觀察可發現,與當天有較長時間,或分量較重的游戲或活動有關。例如:較長時間的站立、走路、跳躍或爬樓梯等。當活動量超過負荷時,在活動結束之后,也就是大約下午或晚上,小朋友的注意力才逐漸轉移到自己身上,發現身體的疲勞和不舒服。當孩子逐漸長大后,可以分清楚運動傷害、運動疲勞、不尋常疼痛的差別時,成長痛自然就跟著不藥而愈了。
要提醒父母的是,成長痛是一個診斷的垃圾桶,也就是把兒童在生長的過程中,找不到原因的肢體疼痛,通通歸到這里來。所以成長痛的診斷,并不是單靠抽血、X光或電腦斷層等科學儀器,就能檢驗診斷出來,主要靠的是排除法,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范圍內的小孩子表現出這樣的疼痛,而且也找不到其他確實的原因時,就會被診斷為“成長痛”。
所以我們如果要下這個診斷之前,一定要排除掉一些嚴重疾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在求診以前,父母自己不妨仔細記錄孩子疼痛發生的時間點、時間長度、疼痛位置、發作頻率、消失原因,以及當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量,這樣可提供給醫生更多的資訊參考來幫助診斷。
需與成長痛區分的疼痛
至于有什么情況是需要和成長痛進一步區分的呢?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發炎,不論是運動或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扭傷、挫傷,或是感染所引起的發炎,都會有標準發炎的紅、腫、熱、痛的現象,所以如果局部除了痛外,還有紅、腫、熱,很可能是發炎引起的疼痛,不要誤認為是成長痛而延誤了。有時感染所引起的疼痛,嚴重的話還可以引起小朋友發燒。
另外就是家長最關心的,是否骨頭里面長了什么壞東西,也就是腫瘤,一般而言,如果骨骼長了腫瘤,只要有一定的大小,多半是可以經仔細檢查而觸摸出腫塊,不然也會因為腫瘤侵犯骨膜而有痛點或變形,而且這種痛會日漸加劇。如果這些都沒有,長腫瘤的機會就會很低了。如果疼痛時間太久,超過一個月以上,甚至睡前痛醒,懷疑的話,可以照X光來確定是否有骨骼的病變。
另外,也有可能因神經痛而引起,一般如果有神經的病變,醫生也可以由神經理學檢查和病史來診斷出來。此外,孩子心理的問題也不能忽略,有些小朋友會因為想逃避某種活動,或得到父母更多的安慰和關愛,而佯裝腳痛或腿痛,這可從小朋友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或在學校的表現來比較評估。如果以上的原因都被排除掉,也沒有其他的可能,那我們就會給他一個“成長痛”的診斷。
給予安慰和按摩減輕癥狀
家里如果有孩子成長痛,那我們要怎樣治療或照顧他呢?一般來說,成長痛的預后非常好,不會遺留后遺癥,也并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患者可能會在晚上痛個二、三十分鐘,局部按摩就會好一點,可能一周或一個月出現一兩次,持續半年到一年,就自然好了。家長可以在痛的時候給予小孩安撫、按摩,或者是涂抹酸痛藥膏,甚至口服止痛藥都可以減輕癥狀,但也不需要特別限制小孩的運動或活動。簡單的說,就是順其自然加上適時的幫忙就可以了。
但如果痛的頻率太密集、癥狀持續,甚至痛到無法就寢,深夜或清晨會被痛醒過來;局部有轟紅腫熱痛、白天也痛或是跛行、行動不便、伴隨發燒等癥狀就不是成長痛,就要趕快請教醫生。
最后還是要提醒家長,如果小孩有什么問題,一定要找相關的領域的專家來做檢查和咨詢,不要隨便聽信坊間秘方,反而誤了小孩病情,以免小病拖成了大病哦!
在兒科門診中,時常有父母帶小孩來,抱怨小孩子的大腿或小腿有模糊奇怪的疼痛,甚至痛到哭鬧不安,有時爸爸媽媽自行擦擦藥膏或是安慰安慰,一會兒又好了。隔天又好好的活蹦亂跳,照樣可以去上學或玩耍。但是幾天或是幾個禮拜之后又發作起來,實在讓為人父母者擔心不已。回想最近又沒有受傷也沒有跌倒,怎樣會這樣呢?會不會有什么毛病?難道是長了什么東西?
“成長痛”以小女生居多
上面所描述的就是成長痛常見的現象。所謂“成長痛”是一種發生在學齡前后,大約三到十二歲左右的正常小朋友,一種莫名的肢體疼痛,它是除了頭痛、肚子痛外,小孩子最常抱怨的疼痛之一,通常以女孩子發生較多。根據文獻報告,大約有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小孩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問題。
然而“成長痛”這個名詞有點不符合實際的情形,因為成長的本身并不會造成疼痛,而且這種毛病主要發生在小學三年級前的小孩,而不是發生在生長最旺盛的青春期。另外也沒有證據顯示,骨骼的生長和成長痛有什么關系,但由于這個名詞很容易被父母所接受和了解,也就繼續被沿用了。
就癥狀而言,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成長痛是發生在下午和晚上,疼痛部位大多是發生在兩側的下肢,以支撐體重的肌肉為主,如大腿前側肌肉、膝蓋、和小腿后側肌肉居多。發作時小孩子并不會發燒,局部也沒有紅、腫、熱的現象,疼痛的時間可維持數分鐘到一小時左右,至于疼痛發作的頻率和位置并不固定。
記錄疼痛時間和位置
其實造成成長痛的原因并不清楚,但如果仔細觀察可發現,與當天有較長時間,或分量較重的游戲或活動有關。例如:較長時間的站立、走路、跳躍或爬樓梯等。當活動量超過負荷時,在活動結束之后,也就是大約下午或晚上,小朋友的注意力才逐漸轉移到自己身上,發現身體的疲勞和不舒服。當孩子逐漸長大后,可以分清楚運動傷害、運動疲勞、不尋常疼痛的差別時,成長痛自然就跟著不藥而愈了。
要提醒父母的是,成長痛是一個診斷的垃圾桶,也就是把兒童在生長的過程中,找不到原因的肢體疼痛,通通歸到這里來。所以成長痛的診斷,并不是單靠抽血、X光或電腦斷層等科學儀器,就能檢驗診斷出來,主要靠的是排除法,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范圍內的小孩子表現出這樣的疼痛,而且也找不到其他確實的原因時,就會被診斷為“成長痛”。
所以我們如果要下這個診斷之前,一定要排除掉一些嚴重疾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在求診以前,父母自己不妨仔細記錄孩子疼痛發生的時間點、時間長度、疼痛位置、發作頻率、消失原因,以及當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量,這樣可提供給醫生更多的資訊參考來幫助診斷。
需與成長痛區分的疼痛
至于有什么情況是需要和成長痛進一步區分的呢?首先最常見的就是發炎,不論是運動或意外傷害所造成的扭傷、挫傷,或是感染所引起的發炎,都會有標準發炎的紅、腫、熱、痛的現象,所以如果局部除了痛外,還有紅、腫、熱,很可能是發炎引起的疼痛,不要誤認為是成長痛而延誤了。有時感染所引起的疼痛,嚴重的話還可以引起小朋友發燒。
另外就是家長最關心的,是否骨頭里面長了什么壞東西,也就是腫瘤,一般而言,如果骨骼長了腫瘤,只要有一定的大小,多半是可以經仔細檢查而觸摸出腫塊,不然也會因為腫瘤侵犯骨膜而有痛點或變形,而且這種痛會日漸加劇。如果這些都沒有,長腫瘤的機會就會很低了。如果疼痛時間太久,超過一個月以上,甚至睡前痛醒,懷疑的話,可以照X光來確定是否有骨骼的病變。
另外,也有可能因神經痛而引起,一般如果有神經的病變,醫生也可以由神經理學檢查和病史來診斷出來。此外,孩子心理的問題也不能忽略,有些小朋友會因為想逃避某種活動,或得到父母更多的安慰和關愛,而佯裝腳痛或腿痛,這可從小朋友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或在學校的表現來比較評估。如果以上的原因都被排除掉,也沒有其他的可能,那我們就會給他一個“成長痛”的診斷。
給予安慰和按摩減輕癥狀
家里如果有孩子成長痛,那我們要怎樣治療或照顧他呢?一般來說,成長痛的預后非常好,不會遺留后遺癥,也并不需要特別的治療。患者可能會在晚上痛個二、三十分鐘,局部按摩就會好一點,可能一周或一個月出現一兩次,持續半年到一年,就自然好了。家長可以在痛的時候給予小孩安撫、按摩,或者是涂抹酸痛藥膏,甚至口服止痛藥都可以減輕癥狀,但也不需要特別限制小孩的運動或活動。簡單的說,就是順其自然加上適時的幫忙就可以了。
但如果痛的頻率太密集、癥狀持續,甚至痛到無法就寢,深夜或清晨會被痛醒過來;局部有轟紅腫熱痛、白天也痛或是跛行、行動不便、伴隨發燒等癥狀就不是成長痛,就要趕快請教醫生。
最后還是要提醒家長,如果小孩有什么問題,一定要找相關的領域的專家來做檢查和咨詢,不要隨便聽信坊間秘方,反而誤了小孩病情,以免小病拖成了大病哦!
相關文章
-
孕婦夏季洗澡注意什么現在天氣轉暖,因此洗澡成為大家比較糾結的一個話題,因為天氣還是有些涼,在家里洗澡還是有點冷,但是去澡堂洗澡的話,時間太長
-
寶寶不會爬行怎么辦呢寶寶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之對寶寶的身體是否健康很重要,一般在7、8月的時候正是寶寶開始爬行階段,同時這也是鍛煉寶寶肢體協調
-
孩子出現六個意外如何進行急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意外的出現,很多的新父母,對孩子的呵護更加關注,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呵護孩子的方式,而且在日常生
-
寶寶乳牙應如何預防呢現在的生活和家庭獨生子女聯系,使之不管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表現出孩子喜歡什么大人都能幫孩子如
-
家長帶孩子乘坐電梯的注意事項現如今,電梯成為了人們通往高樓的一個代步工具。電梯在給予人們便捷的時候,有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憂。尤其是寶寶乘坐電梯